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14_通用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6806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14_通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14_通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14_通用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4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管宁割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

2、,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

3、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来源:学#科#网Z#X#X#K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

4、,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 ) 掷( ) 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5、。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3、翻译句子。(1)华捉而掷去之。(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语言的魔力一天中午,在巴黎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个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偻着,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 俯下身子问道 老人家 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听到有人询问,老人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得到。”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他把身上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你吃一顿饭了。”晚上,这

6、位诗人又经过了这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手里。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板交给老人。诗人远远看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仍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人的更加不幸。这位老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呢?1、为本文红色粗体字部分补上标点。2、把文中最后一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能变。3、老妇人早晚乞讨的结果相同吗?原因是什么?4、读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用一句话表达)来源:ZXXK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参考答案:管宁割席1、略2、(1)共同 (2)没有差别 (3)曾经 (4)的人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来源:学|科|网语言的魔力1、 ,:“,?”2、这位老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都会产生同情。3、不同,晚上由于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所以给她钱的人很多。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