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 神奇的丝瓜 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16771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 神奇的丝瓜 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 神奇的丝瓜 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 神奇的丝瓜 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 神奇的丝瓜 西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2. 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3. 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并体会丝瓜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并体会丝瓜的神奇。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丝瓜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收集具有神奇之处的植物。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呼口号(我学习,我快乐)一、出示图片,激趣引入。1、出示丝瓜图片。孩子们,这是什么?生答:丝瓜。(板:丝瓜)是的,丝瓜是

2、我们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的一种蔬菜,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在作家季羡林先生笔下,却说丝瓜是神奇的。(板:神奇的)。(完善课题)2、请孩子们齐读课题:神奇的丝瓜(重读“神奇”)3、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重点指导“凸”的写法。(2)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请生读,齐读。(3)自主说理解的词语。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眼里的丝瓜有哪些神奇之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哪一段是作者对丝瓜神奇的总的感受。二、新课学习。(一)课件出示第9段重点句。师:请生读。分男女读,齐读。(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找课文共写了几条丝瓜,分别是那几条。师: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出文中描写的丝瓜。1

3、、课件出示自学习要求:课文共写了几条丝瓜?分别是哪几条?2、抽生交流答案。师随机板书。(最初长出的、三楼窗外的、二三楼间的)(三)细读课文,感悟神奇。(抓重点句)师:孩子们真棒!这么快就找出了文中描写的四条丝瓜。下面请孩子们再深入课文,合作学习这四条丝瓜的神奇之处。1、分组(三个大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丝瓜的神奇之处。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 用横线标出每次长出的丝瓜的神奇的句子。(2)在标出的句子旁批注体会。(3)相邻的交流标出的句子和体会。(4)小组内推选1人汇报。2、抽生汇报交流答案。师随机板书。(不再长,放窗台,躺台子)第一组汇报:我们组找到最初长出的丝瓜神奇的句子是。(1) 课件

4、出示“最初长出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了命令停止了生长。”师: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你有什么疑问吗?生问:这条丝瓜为什么会停止生长呢?生汇报:因为丝瓜的重量使瓜秧坠下来,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很有可能把瓜秧弄断,这样丝瓜就会枯萎死去。请生说对这句话的体会。(丝瓜有思想,知道瓜秧承担不住自己的重量了所以停止了生长。)师说: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生答:(惊讶和赞叹。)第二组汇报:我们组找到三楼窗外丝瓜神奇的句子是。(2) 课件出示“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粗了。”师问:“发疯似的猛长”写出了什么?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发疯似的猛长”用夸张的手

5、法生动地写出了丝瓜生长的迅速,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丝瓜生长速度快的惊讶。)请生完成课后第二题的第一小题。请生交流对这句话的体会。(丝瓜生长速度可真快呀!)师问:三楼窗外神奇的句子还有吗?请生补充。(3) 课件出示“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师问: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这两条瓜为什么会弯?会放在窗台上?再读句子说体会。(这两个丝瓜似乎有思想,还很有智慧,知道自己重,瓜秧承受不了,就主动变弯,找个地方安置自己。从中可以看出丝瓜很懂得适应环境,为了继续生存,就改变自己。)第三组汇报:我们组找到二三楼间丝瓜神奇的句子是。(4

6、) 课件出示“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师问:读到这个句子你又有什么疑问?生:这条瓜为什么由以前的悬垂变成现在的平躺?再读句子说体会。(这丝瓜真是太神奇了,它上面够不着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居然能够由原来垂直悬在空中变成现在平躺在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3、 师总结:是呀,这一切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生命的创造力,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丝瓜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周围的一切困难和危险。齐读第9段,与作者共勉丝瓜的神奇。4、课文没有太多的语句写丝瓜的神奇。对丝瓜的这种神奇是通过作者的担心一步步引出来的(板书:担心)作者越担心,丝瓜就越显

7、神奇。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板书:衬托)。5、默读课文,把“我” 担心的语句用“”画出来。反馈:课文写了几次担心?(三次)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替它担心。(重读“真”“担心)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重读“又”)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重读”担心病“)6、总结:三次担心其实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杞人忧天”。有

8、必要”担心“没有?为什么?(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了命令停止了生长;窗外悬着的两条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二三楼间的丝瓜居然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丝瓜神不神奇?三、拓展交流师:下面请孩子们来交流课前收集的一种神奇的植物。生汇报:我收集到的一种神奇的植物是:四、谈收获。师:好,孩子们,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主汇报。这节课我的收获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师总结:丝瓜的生长过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作者的眼中丝瓜是有思想的,面对丝瓜神奇的生长过程,作者的情感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秘

9、神奇的丝瓜背后作者的情感变化。)五、作业超市。师:好,下面我们到作业超市看看。今天的课后作业是什么?1、积累文中好词、好句、好段。2、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3、模仿课文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写XX的生长记。如:丝瓜成长记,葡萄成长记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

10、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板书设计: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最初长出的 不再长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三楼窗外的 神奇的丝瓜 放窗台二三楼之间的 躺台子担心(衬托)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