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了解“变奏曲”在文本中的运用,把握上下两节在主体与变奏上的关系。4、感受诗歌语言,初步了解诗歌的语言特征,指导写诗要点并仿写。能力目标1、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2、揣摩语言,把握“星星”“诗”“蜜蜂”“晚上”“萤火虫”“春天”等形象的内涵,借助对这些形象的感悟,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德育目标感受时代脉搏,体会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教学重难点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
2、和信念。教学过程一、导入:静谧的星空是一个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让人放飞心灵的地方。诗人介绍,了解时代背景。二、明确学习目标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感受3、诗意地仿写三、深情地朗读教师提示注意上下节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学生自由读。点名学生简单谈谈朗读的体会;两名学生分节朗读。教师点评并示范朗读。四、细腻地感受1、谈感受:整首诗给同学的感受或说说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用一两个词来表达。2、品读交流:学生从语言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作者的情感等多角度品味语言。小结:(1)请找出上节诗中象征光明美好的词语,并用“这是一个_的世界”来说话。(2)请找出第二节诗中象征黑暗冷酷的词语,并用这是一个_的世界”来说话。3、总结:把握星星的象征意义,诗人的情感4、请同学们找出两节诗在内容和句式上的异同。五、诗意地仿写请用“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来写几句诗,表达你内心的期盼。学生写作,展示。教师示范。六、总结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星星变奏曲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和苦难,那虽然迷惘失落却不失坚定的希望,无论是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人,乃至整个民族,这种信念永远都是鲜亮的。七、推荐阅读舒婷致橡树顾城一代人北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