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马说练习2无答案冀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0858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马说练习2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马说练习2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马说练习2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说一、语言积累运用1.为加点粗注上汉语拼音。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才美不外见。_通_。 读音:_意思:_食之不能尽其材。A._通_。 读音:_意思:_B._通_。 读音:_意思:_其真无马邪!_通_。 读音:_意思:_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词语。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_)B.不以千里称也(以:_)策之不以其道(以:_)C.一食或尽粟一石(尽:_)食之不能尽其材(尽:_)D.虽有千里之能(能:_)安求其能千里也(能:_)E.策之不以其道(

2、策:_)执策而临之(策:_)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5.参考本课所学知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这批木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不等:_)粉碎侵略者的蚕食阴谋。 (蚕食:_)情况如是,敬请酌定。 (如是: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知:_)无边的牧场,任人策马驰骋。 (策马:_)南面的窗户临街,噪声挺大的。 (临街:_)二、课文阅读理解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

3、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两处。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2.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文字填空。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 以“伯乐”比喻_;以“食马者”比喻_。这篇文章的主旨句(中心句)是: 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

4、原因是:“食马者”的愚妄具体表现在:(A)_;(B)_;(C)_。这篇文章表现的思想感情是: 3.简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_4.课文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号结束。请再次朗读全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_5.“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下列句子中的“也”字所表达的语气。不以千里称也。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安求其能千里也?_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6.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