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6月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2019.06.26题号参考答案评价标准一1、1/5,4 ; 2、上行:169,2.83; 下行:305,0.4; 3、10,8,40,0.4; 4、4,7; 5、80,4; 6、1/5、3/5; 7、,; 8、2,19; 9、3 。每空占1分。 第6小题占2分。二10、A 11、B 12、D 13、B 14、D 15、C 16、B 每题占2分。三17、 18、 19、 20、 21、理由: 略。每题占1分,理由占2分。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
2、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四22、上行: , , , , ;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
3、“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下行:0.1, , 1 , , 0 。 23、1, 2 , 15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
4、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
5、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2题共10分。每小题1分;23、每小题3分。题不简算扣1分。(计算按步给分),简算依据占1分。第题简算根据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第题简算根据是减法的性质。24略题3分。题3分。 25 26的因数有1,2,13,26; 39的因数有1,3,13,39; 26和39的公因数有1和13,最大公倍数是13。所以每列最多站13人。 答:略。 (或其他合理算法)本题6分。按过程给分;答话占1分。26 (米); 答:略。 (或其他合理算法) 本题6分。可分步解答,并分步给分;答话0.5分。27405530(厘米); 255515(厘米);301552250(立方米); 答:略。 (或其他合理算法) 本题6分。可分步解答计算,并分步给分。28201520421542 300160120580(平方米),58040540(平方米) 。 答:略。 (或其他合理算法)本题6分。可分步解答,并分步给分。 29语文; 100; 四,15;95100 答:略。 本题7分。第、题每空1分;第题3分,其中算式占1.5分,结果占1分。答话0.5分。A:100; A等:85100; B等:7084.5; C等:6069.5; D等:60以下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