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古诗两首 (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规范书写生字。【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三、检查学案1、老师看到课前在小组长带领下同学们都交流了学案,下面先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同学学案完成情况。2、老师也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指读学案生字词部分四、读书展示1、课前我们还有一个预习任务: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同学们完成的怎么样了?再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把自己认为读的停顿不当的诗句再读一读,老师期待大
2、家精彩的展示。2、展示:师:时间到。小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五、整体感知通过同学们的精彩展示,老师知道大家都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的任务。古诗都读正确、读流利了,那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两首古诗主要写得什么?(这篇课文包括望庐山瀑布和绝句两首诗,这两首诗重在写景,意境优美,是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六、写字指导师:好,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了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1、请同学们打开本课生字,同学们课前已经完成
3、了课后第二题生字描红,但是课前同学们交流学案时,老师巡视了一下,发现有几个生字出现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疑”:要注意左右比例关系,左上是“匕” 不是“厶”范写。2、仿写一个字仿写一个3、听写一般挑出五个相对难写的生字进行听写。4、批改小对子交换批改,错一改三。七、出示自学提示: 课前同学们交流学案时,老师进行了巡视,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进行了梳理,梳理出这样两个问题:望庐山瀑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绝句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请划出相关语句,并在空白处写感悟,做批注。(读书、思考、圈划、讨论。)八、分配任务:
4、1、分别介绍这两首诗的作者李白和杜甫。2、望庐山瀑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请划出相关诗句,并在空白处写感悟,做批注。3、绝句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请划出相关语句,并在空白处写感悟,做批注。4、读好这两首古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任务分配:1、分别介绍这两首诗的作者李白和杜甫。(1、2组)2、望庐山瀑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请划出相关诗句,并在空白处写感悟,做批注。(36组)3、绝句
5、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请划出相关语句,并在空白处写感悟,做批注。(710组)4、读好这两首古诗。(11、12组)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齐读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3、课件出示上节课的自学提示师:上节课,同学们都根据这一自学提示,并且结合我们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自学,并写了自己的读书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读书体会。二、全班汇报:师:同学们,相信通过你们的自学、小组交流,对自己的任务已经有了答案。我们的展示正式开始: 1、分别介绍这两首诗的作者李白和杜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
6、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2、望庐山瀑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请划出相关诗句,并在空白处写感悟,做批注。(4-6组)(一)解题(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二)、理解诗句。(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这一行中你觉得哪
7、个词用得特别好? 预设:生字用得好,升腾起(变成了)。追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它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挂”、 “川”。遥看:远远地看。川:水道、河流。挂:悬挂。(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用词精妙的特点,培养语感。)追问:“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预设: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追问:为什么作者要说瀑布是“挂”在山前?预设:瀑布外形很壮观。(师进一步引导:一个“挂”字更能体现长久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形象表现出瀑布在“遥看”中的状
8、态。瀑布外形的壮观。)指导读好一、二行诗句。(3)读三、四行诗句。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疑:认为。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预设:落字用得好。追问:好在哪里?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追问:第三句中“飞流”的“飞”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这个“飞”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急流飞奔。)追问:从“直下”这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山的高峻陡峭和瀑布飞奔而下。)最后一句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现出作者对瀑布壮观的惊
9、叹,因而产生了神奇、夸张的想象。)追问: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导读好三、四行诗句。(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3、绝句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请划出相关语句,并在空白处写感悟,做批注。(7-10组)(一)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二)、学习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10、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预设:西岭、千秋雪。讲解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追问: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预设:窗户。追问:“窗含西岭千秋雪”为什么用“含”字呢?预设: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追问: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心情怎样?预设:(是诗人自己)引: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舒畅愉悦。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师: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4、读好这两首古诗。(11-12组)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三、教师小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