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生活与消费1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1)价格变化的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2)稳定物价的措施有哪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
2、,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2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1)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提示:国家(发展经济、宏观调控、社会保障、收入公平、稳定物价)企业个人作为国家: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政府
3、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作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1有关“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命题企业经营与发展措施(1)尊重价值规律,制
4、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3)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4)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5)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2有关“就业问题”的命题(1)就业难的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5、,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从政府角度: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从根本上来说,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等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国家要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劳动者个人角度: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企业角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
6、生。专题三收入与分配1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1)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两极差距扩大。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
7、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有关“公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1)消
8、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2)劳动者: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创新型人才。(3)纳税人:权利与义务,依法纳税。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有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措施”的问题(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
9、性作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
10、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有关“新时期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问题(1)基本格局: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3)
11、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4)注意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思考从国家角度: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从企业角度:企业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5)从科学发展观方面: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专题五公民与政府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必要性:我国的国
12、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热情、能力,真正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国家和社会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参与方式的内涵和途径(渠道)2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提示: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科学发展政治文明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
13、民负责原则的需要。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提示:职能原则依法行政权力监督十民主决策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专题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有关“人大代表
14、”的命题(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行使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履行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正确处理与人民的关系(负责、服务、监督)。2有关“党的知识”的命题(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党的作用决定的(三个只有才)。是加强党自身的建设的需要。(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完
15、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3有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题(1)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什么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宗旨、性质和执政理念。政府:宗旨和工作原则。民族原则: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如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共产党: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政府: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人大: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政协:履行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献言献策。公民:履行宪法义务,维护民族平等,贯彻和遵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
16、则,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专题七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1有关国际关系的政策主张或做法的问题(1)国家性质。(2)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6)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2有关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什么和怎么做?(1)为什么:必要性意义必要性:主权国家
17、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意义: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对世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怎么做国际社会成员: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国际竞争的实质: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
18、国际影响力。国际形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发展1有关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的问题提示:精神力量经济政治综合国力表现塑造特点(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19、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落后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2有关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问题(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基本要求:
20、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专题九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1有关民族精神的综合试题(1)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重要性:精神纽带、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必要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生存: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做发挥中国特色社
21、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2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的综合类试题(1)从国家角度看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实现文化高度自信和自觉。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2)从个人角度看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
22、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4)另
23、外应注意的观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另外应注意的观点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
24、对实践起阻碍作用。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1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1)联系的含义。(2)联系具有普遍性。(3)联系具有客观性。(4)联系具有多样性。(5)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7)系统优化的方法。2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5)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3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1)矛盾普遍性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2)
25、矛盾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5)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7)对立统一的观点。(8)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专题十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价值观)1如何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问题(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
26、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如何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1)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4)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努力创造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