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花园五教学目标: 1、区别“束”和“朿”。并能正确区分带有这两个字的汉字。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读读背背元日。4、练习说话生活中的小窍门,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练习说话生活中的小窍门,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进行交流,同时进行检测反馈。1、交流“束”和“朿”区别方法。2、能正确部分带有这两个字的汉字,并说说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再读一读。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冒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示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前句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
2、引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直接说的原话。这是引号最常见的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4.讲评。三、读读背背古诗元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5.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总结。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谈话引入: 读懂题目要求: 明确口语交际练习的内容和方式:你知道什么生活中的小窍门吗?它有什么用处
3、?你是怎么发现的? 分别以两种方式进行表演,师生评议。同时以评价和追问及点拨的方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二、习作 1.自读“习作”的一段话,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 2.结合口语交际内容,写一写你发现的这个小窍门。 (1)也可以写你用它解决问题的一次经历。 (2)写完后读一读,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词语。三、小组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征求一下同学的意见,再修改自己的习作。四、评价。让小组推荐出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
4、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五、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再次修改习作。六、把自己的习作誊写在作业上。教后反思:1、通过区别“束”和“朿”、读读背背,然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了解汉字的愿望和喜欢汉字的感情。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练习说话生活中的小窍门,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