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2登飞来峰 长春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0121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2登飞来峰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2登飞来峰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2登飞来峰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设计课题72 登飞来峰 总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读并背诵全诗,了解诗句意思。情感目标: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在诗中的哲学道理,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中字词意思。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杜甫的望岳这两首诗,下面我们来学习登飞来峰这首诗,一起来领略宋代诗人的别样风采。(板书:登飞来峰)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王安石,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登飞来峰是他30岁时,浙江鄞(y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

2、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三、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四、教师翻译原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五、讲解注释1. 飞来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另一种是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2.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3 闻说:听说。4.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5.缘:因为。 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 (一)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

3、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二)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板书)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教师引导学生) 七、分小组讨论1.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答:这首诗没有写眼前其他的美丽景象,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写出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八、作业1. 熟练的背诵默写登飞来峰一诗。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

4、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 抄写登飞来峰一诗十遍。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3. 预习游山西村一诗。 二次备课:板书设计:登 飞 来 峰 北宋 王安石 浮云(困难、障碍、挫折)文章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