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4种群和群落1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 B C D【答案】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
2、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A正确。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
3、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池塘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鲫鱼B蛇岛上所有的眼镜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片森林中所有的草和一个果园中的全部生物D某自然保护区中的所有金丝猴和全部生物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4、)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不一定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3某池塘中,某种蝌蚪生活在表层,取食藻类,该种蝌蚪发育为成蛙后营两栖生活,主要以昆虫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蝌蚪与该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具有竞争关系B该蛙捕食昆虫对蛙与昆虫都有利C蝌蚪和成蛙的生活环境和食物不同可以减轻种内斗争D该蛙及蝌蚪在水中的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某同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结果分析不 科学的是( )A培养酵母菌前,不应加
5、热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用吸管从振荡后的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进行计数C图中C点和D点相比,D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DE点和F点种群数量相同,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同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改变不会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斗争D该群落中的动物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6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生态学家研究海星对贻贝分布的
6、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除去海星会导致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小C海星是入侵物种,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D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7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D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8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7、)。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诱杀雄性个体一定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9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 )A荒漠 B苔原 C草原 D森林10下列与群落结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B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C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D从水平方向看,陆地群落中的植被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11下列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说法,正确
8、的是( )A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适于调查蚯蚓B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影响调查结果C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个体大数量少的群落D通常应尽量在潮湿处取样以满足各种调查目的12在一个矿区废弃地的治理过程中,甲地移栽草本植物和灌木,乙地未进行移栽,一年后两地的情况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地区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862713919.8乙392811.9A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属于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甲、乙两地的无机环境保持不变C甲地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结果D甲地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13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
9、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_,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14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1)随着时间
10、的推移,_(2分)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第阶段经历了由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2分)。(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在从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_提高,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_。(3)如果人类参与了该群落演替过程,那么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_进行。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种群和群落概念的理解。某池塘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蛇岛上所有的眼镜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一片森林中所有的草不是一个物种,
11、不能构成种群;某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金丝猴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A项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B项正确;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C项正确;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D项正确。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该种蝌蚪与该池塘中的浮游植物都具有捕食关系,A项错误;捕食关系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发展都是有利的,B正
12、确;蝌蚪和成蛙的生活环境和食物不同可以减轻种内斗争,C项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种群的分布范围,D项正确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理解。 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繁殖速度快,A项不符合题意 ;吸取培养液前应先振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B项不符合题意;随培养的进行,酵母菌产生的代谢废物增多,使酵母菌的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酵母菌的生长,C项符合题意;F点与E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相同,但前者种群数量处于增长时期,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后者则处于种群衰退时期,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13、,D项符合题意。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空间特征。明确种群空间特征的类型、成因和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3种基本类型,该种灌木空间特征类型的变化会改变种群的密度,因而影响到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错误。群落演替是群落类型的改变,在该灌木分布类型变化的过程中群落类型并没有改变,仍然为灌木群落,所以该灌木分布类型变化的过程不是群落演替的结果,而是种内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资源的结果,B项错误、C项正确。该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D项错误。6【答案】D【解析】贻贝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据图分析,
14、除去海星,则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下降,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大,B错误;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说明海星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但海星不是外来物种,C错误;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使得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上升,说明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D正确。故选D。7【答案】C【解析】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组成,A错误;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在达到K值之前的增长不是“J”型增长,B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
15、照,因为在时间上已形成前后自身对照,C正确;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在小幅度的范围内,围绕K值上下波动,所以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可能突破K值,D错误。8【答案】B【解析】由图中可知,未成熟个体2月为0,之后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份为0,再由题中信息“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可推知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因此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正确;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进而通过降低出生率,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B错误;由图可知,10月到次年4月,成熟个体最多,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而6月
16、到8月幼年个体较多,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C正确;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捕食具有选择性,比如易取食行动较弱的衰老个体和未成熟个体,所以天敌的迁入会导致年龄结构的变化,D正确;因此,选B。9【答案】A【解析】荒漠群落每年降雨量不足150mm,水分蒸发量是降水量的750倍,沙漠中的优势植物的间隔和根系分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苔原的气候严寒,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存活;草原的气候特征是每年的降雨量在250800mm;北半球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森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竞争最激烈;故A选项符合题意,
17、B、C、D选项错误。10【答案】A【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出现差异,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A错误;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B正确;水生群落的分解者主要集中在底泥层,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C正确;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从水平方向看,陆地群落中的植被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D正确。故选A。11【答案】B【解析】蚯蚓的在土壤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A错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土壤深度分布的土壤
18、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是有差别的,所以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会影响调查结果,B正确;目测估计法适于统计种群类别个数少,但单个种群数量多的群落,C错误;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所选取的土壤地方和深度、以及时间可能不同,D错误。12【答案】C【解析】甲和乙发生的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甲和乙地的无机环境会发生改变,B错误;甲地和乙地的区别在于甲地移栽草本植物和灌木,故小型土壤动物增多是移栽植物的结果,C正确;甲的的群落演替慢慢的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一直加剧,D错误。故选C。13【答案】(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1)J型曲线中种
19、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14【答案】(1)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2分)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的竞争中被淘汰(2分)(2)次生丰富度(多样性) 提高 (3)速度 方向【解析】(1)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第阶段,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的竞争中被淘汰,所以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2)由题意可知,该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在从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提高,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3)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