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家乡的红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组织学生研读、感悟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形象生动,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 教学难点 :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来源:ZXXK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
2、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来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家乡有哪些水果呢?(苹果、鸭梨、葡萄、杏子、金丝小枣、冬枣)你最喜欢哪些水果?(金丝小枣味美,营养丰富,所以去喜欢金丝小枣。)2.启发交流: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自由发言。)3.出示水果红橘,
3、教师谈话:孩子们,这是什么?(红橘)看到它,你想说些什么呢?(红橘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味道鲜美)4.教师小结导入课题:红橘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味道鲜美,的确很讨人喜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介绍家乡红橘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家乡的红橘 学生齐读课题)。5.水果的品种非常繁多,作者偏偏抓住家乡的红橘进行描写,红橘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作者眼中的红橘。二、自读课文,探究初成。(一)自读课文,解字词: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读课文。3.检查生字、词读音。(1)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
4、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读准后鼻音(竞),前鼻音(瓣b),平舌音(素),翘舌音(状zu)多音字(骨),形近字(辩、辨、辫、瓣)(竟、竞)来源:学&科&网4.家乡的红橘可真惹人喜爱呀!为了表现红橘的可爱,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快把它找出来欣赏吧!(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表现红橘可爱的词语。(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多媒体出示:考验、竞相开放、花骨朵、形状、花瓣、朴素 (3)指名读,指名领读。(4)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自然段,学生
5、自读,教师巡视。2.小组交流: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第一自然段: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第二自然段: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第三自然段:到了四五月,橘子花开了,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第四自然段: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第五自然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三、指导书写,生字练习。1.鼓励学生用自己了解的方法说说识记本课生字的技巧,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说出不同的意见。2.指名几个学生到黑板书写。师生评议。3.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什么?
6、(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钩。)4.教师范写“骨”字。学生书空3遍。5.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6.利用投影展示学生书写,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书写中不规范的地方,表扬书写好的同学。四、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2.练习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 p s ko yn jng zhng hu bn xng zhung hua gu duo2.正确品读多音字,并组成词语。 chng( ) g( ) b( ) xin( )长 骨 剥 鲜 Zhng( ) g( ) bo( ) xin( )3.形近义不同,组词要分清。 验( ) 朴( ) 瓣( ) 竞( ) 来源
7、:检( ) 扑( ) 辨( ) 竟(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朴素、考验、竞争、 花瓣、形状、花骨朵2.正确品读多音字,并组成词语。 chng(很长) g(骨气) b(剥削) xin(鲜艳)长 骨 剥 鲜 Zhng(长大) g(花骨朵) bo(剥皮) xin(鲜为人知)3.形近义不同,组词要分清。 验(考验) 朴(朴素) 瓣(花瓣) 竞(竞赛) 检(检查) 扑(扑打) 辨(辨别) 竟(竟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2.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
8、程 】一、 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分小组赛读、齐读。2.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二、品读欣赏,质疑深探。(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2.全班齐读,指名回答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家乡成片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3.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也可以小组交流。(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标出作者描写橘子树叶子可爱的词语。2.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小结: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
9、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3.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茂盛、四季常青。(茂盛指植物生长得好,枝叶繁茂,亦用以形容事业兴旺或德行卓著。四季常青形容花草树木每个季节都生长的青翠碧绿的意思。)4.小组交流:经过风霜考验是什么意思?(经过风吹霜打)。从中体会到什么?(橘树叶经过风吹霜打后更加茂盛,它是多么坚强啊!)5.指导朗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鼓励学生试着背诵。(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交流:这部分课文从哪个方面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2.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
10、3.学生会保护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小结: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4.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星星点点。(竞相开放含意:竞,攀比,争先;相,互相。本意是形容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一朵朵,一簇簇地,争着抢着绽放自己的姿彩,生怕自己落在别的花后面。 后来这个词语被用来形容人类活动中的一些行为,多指那些有意义的,符合潮流的,受群众欢迎和支持的各种活动,积极踊
11、跃开展的情形。争奇斗艳的意思,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星星点点形容多而分散;形容少许或细碎。)5.小组交流:红橘的花骨朵有什么特点?勾画出写花骨朵特点的词。(米粒大小、洁白、形状像茉莉、一簇簇、指甲那样大、香气。)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香味)6.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读出陶醉其中的感情。7.练习背诵。(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交流:这部分课文从哪个方面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主要写橘树青色的果子。)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3.
12、学生会保护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小结: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树枝,谁见了谁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4.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肥实。(肥实指果实等又大又饱满,多形容果实鲜美多汁。)5.指导朗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五)学习第五自然段。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2.小组交流:(1)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成熟的红橘的呢?请生自读第5段。3.小组讨论、代表汇报,教师点拨:(1)颜色: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金黄色的瓤。(2)形状: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
13、的小灯笼。(3)味道: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4)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5)其他: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4.多媒体出示句子: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学生品读句子,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5.教师小结:作者观察细,从颜色、大小、数量、味道写了果实的可爱。想象美妙,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自己的想象。表现了橘园的丰收景象。6.指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学生自由背、指名背、教师引背、学生齐背。)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1.小组交流:作者是按什么
14、顺序介绍家乡的红橘的?找出表示顺序的词。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春天来了、到了四五月、秋天、十一月左右。)(2)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春天来了,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到了四五月,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3.教师总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树的果实,都让我们感受
15、到了它的可爱。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4.鼓励学生朗读全文,试着背诵。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思考它有哪些特点(颜色、形状、味道等)。选择相同水果的同学分为一组,讨论它的可爱之处,相互补充介绍,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课堂作业新设计】1.照样子写词语。一簇簇: 星星点点: 2.找黄金搭档 清新的 果实 明媚的 橘瓢 沉甸甸的 花朵 鲜嫩的 阳光3.按原文填空。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 ),( ),而橘子树却( )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
16、、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 )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 ),会使你醉倒。4.课文精彩回放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1)请用“ ”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 (2)请用“ ”画出语段中描写果实之多的句子,并说一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用上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鲜嫩: 成熟: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1.照样子写词语。一簇簇:一支支 一
17、片片 一棵棵 一只只 沉甸甸 白花花 绿油油 黑黝黝 慢腾腾 阴森森 笑嘻嘻 香喷喷 乱哄哄 轻飘飘 红彤彤 亮晶晶 黄灿灿星星点点: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大大小小 老老少少 老老实实 实实在在 安安稳稳 高高兴兴 断断继继 溜溜达达 婆婆妈妈2.找黄金搭档 清新的花朵 明媚的阳光 沉甸甸的果实 鲜嫩的橘瓢 3.按原文填空。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4.课文精彩
18、回放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3)用上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鲜嫩:我津津有味的吃着鲜嫩的春笋。 成熟:秋天到了,栗子成熟了,一个个笑得咧开了嘴。【板书设计】 春天橘叶:茂盛、四季常青、闪着绿油油的光来源:学*科*网Z*X*X*K家 四五月橘子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星星点点、阵阵香气乡 秋天青色果实:肥实、一串串压弯了树枝、又酸又涩的 颜色:一盏盏红色的小
19、灯笼;金黄色的瓤。红 形状: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橘 十一月果子成熟了 味道: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
20、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
21、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课后反思】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
22、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
23、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家乡的红橘教学反思家乡的红橘一文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豪感,全文分为六段,第一段写家乡在长江边,有成片的橘园。第二段写春天时节 ,红橘叶片在阳光下闪光。第三段写四五月份,橘子树上长出了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香醉人。第四段写秋天,橘子树上结出的青色果实惹人喜爱,但吃起来又酸又涩。第五段写十一月左右,红橘成熟了。第六段总结全文,指出家乡的红橘让人喜爱。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二单元第三课,是一篇介绍家乡特产红橘的文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写你最熟悉、而最喜欢的家乡美景或特产等, 家乡的红橘正是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
24、豪感。真正体现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一篇很有价值的习作例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第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独立学习生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生字,然后把生字放进课文中去巩固生字,并且能够美观的书写,生字教学扎实有效。第二:理解课文内容时,注重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观察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能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运用这种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去描写一种水果。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训练,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在文中找到解答相关问题的语句。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教学,更要兼顾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