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第十五课古诗两首课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你和家人朋友去钓过鱼吗?你们是选择人不常去的地方钓鱼呢,还是选择人经常去的地方钓鱼?为什么?钓鱼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学习目标1、“垂、钓、侧、映、借、遥、招、绝、踪、灭、孤、舟、独、寒”14个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垂、借、招、绝、踪、灭、孤、舟、独”;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3、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5、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课
2、文阅读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知识链接其实,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有趣的画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细品其中的趣味。(1)先看第一句“蓬头稚子学垂纶”。(“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猜得好!连起来怎么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2)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莓苔”的意思是人不经常去的草丛;“侧坐”?为什么要侧着身子坐着呀?(侧身观察,表现认真期盼的心情);“草映身”(野草掩映着身子。)“侧坐”,认真专注的细微的动作,把小儿垂钓刻画得
3、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稚子”,稚嫩,可爱,天真。“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前两句说的是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2、理解后两句。同学们自习读读后两句,从字面上不难猜出其意思。问路的人还没说话,就在距离远远的地方摇起手来,那是因为怕小鱼惊跑了,所以不回应问路人。想想我们平时钓鱼的时候,也会存在这种担心。一首小儿垂钓,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学习唐代文学
4、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江雪唐柳宗元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孤 舟 蓑 笠 翁,独 钓 寒 江 雪。孤舟:偌大的江面上只有一叶扁舟,孤零零地飘荡在江面上,真是太孤独了。独钓:这么寒冷的天气其他人都不出来了,只有渔翁一人孤单单地在垂钓,多孤独呀。所有的山,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这就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所描绘的景色。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其实这首诗有一定的背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孩子们,今天你们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课后作业1、掌握字词;2、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进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