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7938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感喟/匮乏吝啬/褪色遒劲/集腋成裘B.漂白/漂洗角色/角斗屏除/屏气凝神C.祈祷/颀长梦魇/笑靥歆羡/万马齐喑D.拮据/狡黠隔阂/弹劾洗濯/擢发难数解析:A项,ku,s/shi,qi;B项,pio,ju,bn;C项,q,yn/y,xn/yn;D项,ji/xi,h,zhu。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燥动煤炭侯车室敝帚自珍B.按摩遗憾蛋炒饭恻隐之心C.贫瘠装潢天燃气闻过饰非D.聚拢家俱化装品接踵而至解析:A项,躁动/候车室;C项,

2、天然气/文过饰非;D项,家具/化妆品。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解析:C项,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符合语境。A项,漫无边际: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望文生义,可用“浩如烟海”。B项,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

3、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话。色彩不当。D项,良莠不齐: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比喻好人坏人都有。错用对象。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C.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 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D.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

4、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解析:A项,缺介词,“得到”前加“以”;C项,成分残缺,在“药品”后加“的价格”;D项,“由于”与“所以”不能搭配,“事件”成分多余,应去掉。答案:B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飞扬。许多作品,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飞扬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A.B.C.D.解析:句与原文第1句“句式”统一,句与原文尾句“

5、逻辑”统一。答案:B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关于财富和精神的几点思考张文江现在的社会财富至上,即使是青年,也有相当一部分放弃了精神追求,这样的人固然走不远。然而,对于有精神追求的人,也必须有一个告诫:千万不要看轻财富的作用。到底什么是财富,什么是精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理解透彻。而在透彻理解两者之前,过早否定财富的作用,可能会遭到反噬:或者轻易成为牺牲品,或者成为进一步贪图财富的人。古罗马普罗提诺(205-270),被誉为唯一可以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齐名的哲学家。当时的达官贵人,在临死前把孩子和财产托付给他,把他看成圣洁如神的监护人。普罗提诺常常说:“只要

6、他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必须安全保管。”我们普通人不大可能达到普罗提诺的程度,所以对经济状况还是要注意的。反过来说,真正对哲学有所心得,财富的重要性就减轻了。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苏格拉底有一回走过市场,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呀!”财富有其两面性,它既可能使人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可能使人不知不觉移了性情。如果只知道积累财富,超过一定数量之后,确实可能含有毒素。此时不提高精神境界以化解之,财富就可能反过来危害其占有者。财富和精神的争执,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其胜负很难说。自以为倾向精神为主的人,很可能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财富。如果有够大数量的诱惑,很可能抗拒不了。自以为倾向财富

7、为主的人,也很可能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精神。总有一天,他会认识到,再多的财富也有解决不了的精神问题。财富和精神究竟如何,要干过一仗才知道,有时候是财富胜,有时候是精神胜。当然,我相信精神高度丰富的人,即使全世界的财富堆积在面前,他也会弃之如敝屣,丝毫不动心。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把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追求利益的人,一种是追求荣誉的人,一种是追求真理的人。三种人的分类,在我看来,恰好对应于美国独立宣言所昭示的人的三种权利:生存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归类的话,第一种是经济人,第二种是政治人,第三种是宗教人或哲学人。三种追求可以有其统一,只是所处的阶段不同。一般的社会和个人,追求

8、到了第一种,然后追求第二种;追求到了第二种,然后追求第三种。当然也可以呈现分裂,绝大部分人终身只能追求其中的一种。对于有品质、有纯度的人来说,只有追求第三种,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当然他也需要回头关注第一、第二种。然而即使是追求第一种的普通人,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他也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只是方式可能还需要调整,并不妨碍其本源清净。如果以稀缺性和珍贵性来定义,财富的追求确实可能导向精神的追求,这就涉及宗教和哲学。宗教姑且不论,对于哲学我更愿意用它的古义“爱智慧”。尽管在西文是同一个词,在中文却可能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我看来,两者的境界天差地远。对于古希腊和中国文化而言,精神王冠上有其熠熠生辉的钻石,

9、那就是爱智慧和明心见性。(2011年8月文汇报)6.下列关于“财富”与“精神”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人们哪怕没有物质追求,也必须要有精神追求。唯有如此,人们才会走得更远,人生价值才会更大。B.只要人们对哲学有所心得,那么财富对他们来说重要性就减轻了。C.如果只知道积累财富而不提高精神境界,财富就可能反过来危害其占有者。D.财富和精神有时相互影响,自以为倾向精神为主的人,和自以为倾向财富为主的人,也很可能在遇到真正的财富和精神时,对它们的认识发生转变。解析:将“精神追求”绝对化了。答案:A7.下列各项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罗马的大哲学家普罗提诺认为:只要人们没有对哲学产

10、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就必须安全保管。B.财富具有两面性,有人可能因它而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可能有人因它不知不觉移了性情。C.第欧根尼拉尔修把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追求利益的人,一种是追求荣誉的人,一种是追求真理的人。D.作者认为追求利益的人是经济人,追求荣誉的人是政治人,追求真理的人是宗教人或哲学人,但并不意味这三种人就只有一种追求。解析:原文“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把人分为三种”。答案:C8.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人轻易成为牺牲品,有的人成为进一步贪图财富的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透彻理解财富和精神的内涵,而过早否定财富的作用。B.苏格拉底对哲学真正有所心得,精神

11、也高度丰富,因此他对财富弃之如敝屣,丝毫不动心。C.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于精神和财富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只追求利益的人,也并不都是精神境界不高的人。D.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富的追求确实可能导向精神的追求,虽然东西文化各有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认同了精神境界的价值和意义。解析:原文苏格拉底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呀!”答案:B三、(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在中国的章回小说中,每回结束必写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难道作者不怕这样一下子把读者从故事里拉出来,明白这故事原是他编造的吗?同样,在京剧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的全部“夜战”,竟然都是在

12、灯火通明中进行的。为什么没有观者指责这种不真实已经近乎荒唐,反倒看得更加津津有味?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根马鞭便是一匹千里神骏,几个打旗的龙套便是浩浩三军,抬一下脚便是进一道院或出一道门。西方人面对这些可能惊奇莫解,中国人却认可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中国艺术家为什么敢于如此大胆地以假当真,将读者与观众“欺弄”到这般地步,非但不遭拒斥,反而乐陶陶地认同?我想,中国的艺术家更懂得读者与观众的欣赏心理假定这是真的。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或观众会把一部小说当做真实的事件,把一幅画当做真实的景物,把一出戏当做真实的生活场景,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西方戏剧家从易

13、卜生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在努力使演员进入角色,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忘掉自己,舞台不过是“四面墙中抽掉一面”的生活实况,观众好像从钥匙眼里去看别人家中发生的事;然而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刚好相反,空城计中诸葛亮唱完后,轮到司马懿唱时,诸葛亮可以摘掉胡子,用手巾擦擦汗,喝口茶水润润嗓子,因为他完全清楚观众知道这是唱戏。戏是假的,只有演员的艺术水准和功夫才是货真价实的。这样,东西方的剧场也就截然不同。在西方的剧场里,观众不敢响动,甚至忍住咳嗽,怕破坏剧场的气氛,影响真实感;但在中国的剧场里,观众却哄喊叫好,以刺激演员更卖力气。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剧场高潮往往比戏剧更能得到满足。西方的古典画家同样把真实视

14、为最高的艺术法则。他们采用焦点透视、光线原理与人体解剖学来作画,尽力使观众感到物像的逼真如实,而中国画家却用墨色描绘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了表达的自由,他们将泰山松、黄山云、华山石、庐山瀑超越时空地集于一纸,这种透视不是依据眼睛,而是依据心灵(现代美术理论家称之为“散点透视”),他们甚至还把诗文图鉴都搬到画面上来,与画中种种形象相映成辉。因为中国画家知道观者要看的,不是生活中有的,而是生活中没有的。比如画中的意境、品格、情趣以及笔墨的意蕴。至于小说,更是如此。西方的小说家着意刻画他笔下人物皮肤的光泽、衣服的质地与眼神种种细微的变化,努力把他的读者导入如实的感受和逼真的情境中;中国的小说家则只用“

15、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熊腰虎背,声如洪钟,力能扛鼎”之类的套话来形容一位美女或英豪。因为中国的小说家知道读者更关注的是这些人物超乎意料的行为,以及故事怎样一步步更牢牢地抓住他们向前发展。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众需要这么做。中国的艺术自始就立在这一点上。因为艺术家深知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艺术,也正因为它是生活中没有的,所以才更有存在价值。9.第三段中“欺弄”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5分)解析:先明确引号的作用有表否定、表引用、表特定含义、表特定称谓等作用,再结合文本的语境思考其作用,进而明确其在文中的意思。参考答案:引号的作用是

16、表特定含义;在文中的意思是编造故事,以假当真。10.概括中西方小说家刻画人物的不同方法。(6分)(1)西方小说家:;(2)东方小说家:。解析:由“西方的小说家着意刻画他笔下人物种种细微的变化,努力把他的读者导入如实的感受和逼真的情境中”可得出西方小说家刻画人物的方法;由“中国的小说家只用套话来形容知道读者更关注的是这些人物超乎意料的行为,以及故事怎样一步步更牢牢地抓住他们向前发展”可得出东方小说家刻画人物的方法。参考答案:(1)着意细微的变化,力求真实感;(2)粗线条描绘,侧面烘托。11.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结合全文,理解“背道而驰”在文中的含

17、义。(6分)解析:“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是说“东西方艺术家”的做法不同,在文本中找出各自的做法即可得出“背道而驰”在文中的含义。参考答案:西方艺术家把真实视为最高的艺术法则,无论是戏剧、绘画还是小说,都力求真实性;而东方艺术家则更懂得读者和观众的心理,大胆地以假当真,超越生活。12.中国艺术家为何能做到以假当真?(6分)解析:本题要求作答的是“中国艺术家能做到以假当真”的原因,询问原因的问题,其答案在文本中一定能找到,注意筛选整合即可。参考答案:中国的艺术自始就立在这一点上。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中国艺术家以假当真,抓住了读者和观众的欣赏心理。四、(8分,每小题4分

18、)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注: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飘蓬:飘浮无定之意。(1)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后三句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诗句通过“孤雁”“寒日”“暮天”等意象写出了离别之痛,飘零之苦;晚霞吐红,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无限凄凉之感。(“孤雁”“寒日

19、”“暮天”只点出2个意象得1分;情感分析2分。)(2)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1分)都借酒浇愁,(1分)都突出了不堪离别的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2分)(意对即可)五、(15分)14.把下面的长句改为四个较短的句子,要求读起来简短明确。(5分)嫉妒是一种人人都具有的,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是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缺陷心理。解析:长句改为四个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提取句子的主干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然后将修饰、限制成分独立出来,注意语句通顺。参考答案: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嫉妒是人人都具有的。嫉妒是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嫉妒是由于羡慕一种

20、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是想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解析:可选的话题很多,比如“生活”“青春”“岁月”“记忆”“母爱”;注意比喻的使用,要贴切;注意保留例句的一些词语,如“应该多一些,少一些”;同时也要注意哲理性。答案示例:生活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刻画,少一些寡味的叙述;生活如一把琴,应该多一些美妙的弹奏,少一些忧戚的吟唱;生活如

21、一朵花,应该多一些美丽的绽放,少一些暗淡的萎缩。16.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4分)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参考答案:尊重自由(自由表达)开放宽容坚持操守(理想)坚持原创(原创思考)六、(5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英国斯威

22、敏斯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23、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题解:根据材料提示,我们首先需把握“改变”的内涵和外延,领悟“改变”的本质和意蕴。改变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正面和反面之别。改变是现实中的一种生存状态,人生一直处于改变之中。其次要明确改变的主体是自己。从幼稚到成熟是改变自己,从懦弱到勇敢是改变自己,从平凡到伟大,从拒绝到接纳,从厌恶到热爱都是对自己的改变。参考例文:爱因斯坦的自述程娟大家好,我是爱因斯坦。相信我对于你们来说已不是陌生人了吧!但我对自己却感到陌生因为我时刻处在飞快的自我改变中。作为犹太人中的一员,我无法改变我的出身和他们对我的歧视,从小只能试图改变自己。从一些新奇

24、的想象和幻化的问题中,我构造着一个个新的自我,这也许是我逼近科学的基石吧!而战争一触即发,硝烟笼罩了德国,我深知无法改变世界的现状,无奈中还是抉择:改变自我从德国奔向瑞典,并在苏黎世大学充实完善着我的大脑。那四年是我生命中再造自我的智慧摇篮,闻不到狼烟,全身心改变着自己的一切这一切又似乎只是改变我自己。大学毕业,又经历了四五年的没有工作的颠沛生活,无奈,我不能改变社会经济的步伐和现状,只能改变自己尽力承受,努力寻求能作为我科研载体的“工作”。终于找到了一份小职员的事干着,我觉得不错,因为它能为我提供大量的科研时间和机械用具。就这样我的大脑不断地翻新以惊人的速度。又是几年,我的三篇论文破天荒地震

25、撼着牛顿的“五角大楼”和物理界所有知名人士。我下意识地猜测,我可能影响、改变了世界吧哪怕就一颤。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太残酷了,我不能忍受。迫于无奈,在不能改变欧洲局势的情况下,还是改变了自己,我毅然决定远赴美国。迟来的诺贝尔奖终于降临了。但我想这并不是改变我的动力,于是把收入全寄给了和我离婚的妻子。我继续用我的智慧来创造着新的一切,这也无意中继续改变着我。你们看,那墙上贴的肖像中满头白发、长得最丑的就是我。多么奇妙,我竟变成了自己都认不出的模样看来我的大脑和身体都在改变,不过一个翻新,一个折旧。在科学界奋斗一生,可谓耗尽心血。我不知道我究竟改变了这世界多少,但对我自己的改变的确很多。我多想继续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我自己的思维和灵魂,但出于无奈,而对死神我只能改变自己,让灵魂飘在天堂去改变我将去的地方。好了,这就是我“改变自己”的一生。例文点评:本文评述事件的角度较为新颖,用人物自叙的方式介绍了爱因斯坦取得伟大成就的缘由是善于改变自己。自叙中,选取了和伟人相关的重大事件作为典型材料。第一人称的运用也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和真实感。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