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第15课《心声》学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7531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15课《心声》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第15课《心声》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第15课《心声》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语文第15课心声学案第15课心声学案教师寄语:放开包袱,展现心灵。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示自己的个性,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方法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小说内容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3.合作交流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自己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ra

2、rr; 公开课上(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二、生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要描写了哪几人?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三、深入体会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1、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2、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3、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比较异同。4、讨论“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四、学习小结1、 内容总结2、方法归纳: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五、课后作业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以李京京的身份结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