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周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默写专题组合(1)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默写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
2、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归。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如畏。国藩为政务持大体,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
3、其材,悉当。居江南久,功德最盛。同治十三年,薨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辍朝三日。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注】粥粥:敬慎谦恭的样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B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C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D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
4、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若在“竦然”前断开,“竦然”的主语就成了曾国藩,不合逻辑,排除A、D两项;“所成就荐拔者”构成“所者”,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殿试的及第者称为进士。B遭逢父母的丧事叫丁忧,其中遭逢母亲的丧事叫丁母忧,遭逢父亲的丧事叫丁父忧。C同治是年号,年号是一种用来纪年的名号,从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一直延用到清朝。D古人对“死”的称呼有严格的规定,如崩、薨、卒、不禄等。“
5、薨”一般指诸侯或大官的死。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国藩直言敢谏。他上奏章指出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B曾国藩针砭时弊。他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天下的两大患,并用一系列数字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C曾国藩荣宠加身。他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太傅、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D曾国藩思想先进。他极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情,建议选
6、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错,原文说的是曾国藩作为文臣被封侯是清朝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译文:(2)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岁”(按照年份)、“诚”(实在)、“术”(手段)。(2)关键词“许”(答应)、“夺”(剥夺)、“计”(资财)。答案:(1)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
7、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2)曾国藩认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而那些剥夺我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5曾国藩为什么建议裁减士兵?请简要说明。答: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答案集中在曾国藩上书的内容中,筛选关键句,如“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自乾隆中增兵议起饷愈多则国愈贫”,提炼概括即可。答案:乾隆中期以来,军费开支大,后裁兵效果不佳;曾国藩认为士兵越多,兵饷就越多,国家就越贫穷,国力也就越弱。参考译文:曾国藩,最初名叫子城,字涤生,是湖南湘乡人。他的祖父曾玉屏,开始向往乡学。他的父亲曾麟书,是县学生,凭借孝顺闻名。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进
8、士。咸丰初年,皇帝下诏让群臣上书谈论治国的得失利弊。(曾国藩)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首先是选用人才,人才选用有转移的方法,有培养的方法,有考核视察的方法。(他)又上书说:“国家财政费用不足,军队士兵不精良,这两个是天下大患。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至于每年总支出的数额,士兵的粮饷是最大的,绿营官兵总额六十四万,却经常虚领六七万人的粮饷来供给军队费用。从乾隆中期增加兵员说起,一年耗费官库银两二百多万。当时大学士阿桂就担忧这项开支难以维持,嘉庆、道光期间两次商议裁减士兵,(但裁减的人数)不到(超额的)十分之
9、四,仍然应该淘汰五万,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额度。自古以来,王朝开国初年,士兵少而国家强,以后士兵越来越多而国力越来越弱,兵饷越来越多而国家越来越贫穷。”(他)又深切痛恨朝廷内外的臣子谄媚奉承欺骗掩饰,没有陈述好的意见、指摘过失的风气。于是(他)呈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这一奏疏,恳切指出皇帝本身的问题,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江西主持考试之事,中途因为母亲去世返回家乡。平定江宁后,天子论功行赏,加封曾国藩为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清朝开国以来,文臣封侯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朝廷和民间都称颂祝贺,而曾国藩建立了大功却并不以功自居,敬慎谦恭得好像害
10、怕一样。曾国藩处理政务把握大局,规划整体。自从西方人进入中国以来,外交事务日益繁重。等到朝廷商议购买机器,置办船舶枪械时,(曾国藩)就极力促成此事,还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每当朝廷与外国签订约定的章程时,皇上就下诏询问他是否可以答应,曾国藩认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而那些剥夺我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曾国藩为人威严庄重,有漂亮的胡须,眼睛呈三角形,锐利而有威势。每当他会见客人时,注视对方一段时间而不说话,见他的人就感到害怕,等人走后他便记住了此人的优缺点,没有一次失误。他尤其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他们,所造就和推荐、提拔的人数不过来。他见人一面就
11、能品评此人的才能,而且都很恰如其分。(曾国藩)居住在江南的时间很久,在江南留下的功业和德行也最多。同治十三年,(曾国藩)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百姓们在街巷哭,画了他的画像来祭祀他。曾国藩的死讯上报后,皇上震惊悲痛,停止上朝三天。赠官太傅,谥号文正,在京城的昭忠、贤良祠祭祀他,各省为他建立了专门的祠堂。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6下列对这
12、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长挂望
13、眼,永无绝期。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C项,“颈联动静结合”错误,应该是虚实结合,杜鹃啼血,染红杜鹃花,于是杜鹃花也就充满了愁思怨情,它在夜月的照耀下,丛生的枝叶,萦绕着青翠的烟雾。这句状夜中之花极神,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此句为实写;对句改为虚拟,由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这是诗人想象的场景,诗铸情造景,孤峭凄迷,缠绵感人。故选C。答案:C7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答: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本
14、诗首句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杜鹃典故生发,使人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为全诗定下凄凉黯然的基调。第二句说杜鹃鸟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也就带出了杜鹃花,呼应标题。表明一切都可忘怀,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念不能忘。颔联承上,仍写杜鹃鸟,啼声犹如“不如归去”,啼到出血表达思归苦心和怨恨。颈联出句又借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体现出作者的故乡之思,百死不悔。故“杜鹃鸟”对抒情和全文结构起到点染作用;琵琶行中,白居易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地势荒
15、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以荒凉的环境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境。杜鹃的哀鸣声加深了诗人的痛苦孤寂。答案:本诗中,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观刈麦中“,”两句借贫妇的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繁重的赋税,寄寓了作者对贫苦人民深切的同情。(2)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失望的句子是:“,”。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默写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输”“拾”“饥肠”“潦”“潭”“凝”“暮”“誉”“沮”等。答案:(1)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