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1.体会诗意的同时感受作者爱春、惜春,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4.通过自主学习,会写“处、夜”等9个生字,会认“晓、眠”等12个生字,掌握积累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有感情朗读,感知诗意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二、解诗题1.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2.解题。重点理解“晓”的意思。晓: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三、明诗意1联系实际,感知春色。(1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谈。(2)会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2指导朗读,感知诗意。(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重音,体会韵脚。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3个字在诗歌中的特别之处。(押韵) (4)学生互读互评。 (5)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诗、品诗,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指出:古诗对字数有限制,理解时要根据需要将省略的词语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的风雨
3、声”的意思。 (2)图文结合,提升理解。 依次出现4句诗描写的画面,学生对照画面说出古诗中相应的诗句。 四、悟诗境1.我们和诗人孟浩然都看到了“春日美景”的画面,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喜悦、赞美、喜爱)2.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孟浩然,反复吟诵古诗,体会诗人写诗时的意境。 五、知学法今天我们接触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识字写字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2.指导写字。(1)交流:你对哪个生字有好办法识记,说一说。(2)重点指导:“处”字,引导认识“折文”,写捺时,起笔轻,要出脚。“夜”字,第4笔是竖,不是
4、竖提。(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每个字写35个。 七、作业:抄写古诗 八、板书:春晓来源: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二课时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5、,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今天,我们就按这个方法来学习咏柳。 二、汇报交流,解题知人1.简单介绍诗人贺知章。2.“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境1出示春柳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
6、醉,写下了这首赞美柳树的诗。24人一组,合作研读。学生合作研读全诗,教师巡视指导。 (1)反复诵读诗句。 (2)图文对照,说说诗中写的柳树美吗?从哪看出来的?3.交流汇报。明确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1)朗读。听读出节奏、语调和重音。 (2)了解柳树与春天的联系。说说柳树什么地方最美?(高、绿、枝多、叶细)在诗中说是谁把它修整得这样美的?4.指导朗读。春风吹拂,柳树垂下无数的枝条,伸展着细细的叶子。诗人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致,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赞美、喜爱)(1)自由练读。(2)指名读,师生共评,认为谁读得最好,让我们像他那样去读。 四、识字写字1.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2.交流:你对哪
7、个生字有好的办法识记,说一说。3.重点指导:“出”字,第3笔写中间的竖。“绿”字,重点在右面的笔画上。写好偏旁“矢”。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写字,每个字写35个。 五、拓展练习,赛诗咏春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春的诗句,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呢? 六、观察春天,深化理解课后仔细观察,看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画一幅春天的画。 七、作业:抄写古诗 背诵并默写八、总结: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什么?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九、板书: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