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十五单元 我的名字_北师大版(2018).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5067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十五单元 我的名字_北师大版(2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十五单元 我的名字_北师大版(2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十五单元 我的名字_北师大版(20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五单元:长大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我的名字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

2、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

3、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的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会认九个字、会写七个字,学习新的笔画横折折折钩。 2、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责任。 3、正确、流利、有感情

4、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 2、懂得“小雷锋、红领巾”等称呼的褒扬之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谜语:“有一样东西,你有我也有,你能用,我却不能用”同学们猜猜看,是什么呢?(得出谜底:名字) 2、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愿意大声说出来,让听课的老师认识认识你呢? 3、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又是怎么叫你的呢?(学生自由发言)4、揭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叫我的名字(师板书课题)。 全班齐读课题三遍。注意读好轻声。 从学生自身的名字入手,方法特别,为学生的

5、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开始了这一课的学习。 过渡:课文中的我也有好几个名字,到底叫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听读。思考:小朋友有几个名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找出“我”有哪些名字?) 2、指名反馈:小朋友、红领巾、好孩子、小雷锋。(师板书)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通过老师的范读,梳理全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可是生字娃娃跑到外面玩耍,你在路上碰到他们,还能认得他们吗?) 2 、出示字卡指名拼读,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读。(指名读得好的同

6、学带读) 3、开火车检查读。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生字娃娃听到同学们这么响亮的声音,十分高兴,它们知道同学们喜欢猜谜语,所以出了三个小谜语,看看谁的头脑更聪明,他们将选他为“识字大王”。 (1)一个女生。(姓) (2)水田上下着雨。(雷) (3)一个人在自己说话。(记) 5、开火车检查读词语。 (生字娃娃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很开心,他们出来很久了,怕妈妈担心,就要坐着火车回去了,让我们开着火车送送生字娃娃回家吧。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 采用形式多样的生字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习课文。 (生字娃娃已经当我们是好朋友了,他想邀

7、请我们一起到他们家里做客,同学们愿意吗?) 1、小男孩的名字可真多呀!可是大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呢?(学习第四小节) 2、介绍资料,让学生认识真正的雷锋。 3、老爷爷为什么称小男孩为小雷锋,我们来看看插图吧,图上画的是什么? 4、有感情地读这一节诗。 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三遍,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6、指名反馈。 7、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节。 8、以组为单位,开火车比赛读,最后一节老师导读。 从扶到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功效。 五、拓展延伸。 1、我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人们为什么不知道我的

8、姓名? 2、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也有一颗善良、关心、帮助别人的心,能把你帮助过别人的事告诉同学们吗?如果还没做过,没关系,想想以后你准备怎么帮助别人? (生自由发言) 3、如果你们也能把你们做的好事,模仿着书上的样子,写下来,就更棒了。 -,不知道我的名字,叫我- 从课文延伸到生活,又从生活回到课文,达到“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成长”在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责任。 六、总结升华。 同学们从小就有一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心。相信你们长大了,一定是位优秀的小公民,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读诗歌的最后一节。 带着自豪幸福的感情齐读全文,结束本堂课,给人留下意犹未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