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2-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1.了解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含义。2.认识灾前准备主要涉及的问题。3.理解灾中应急的含义及其包括的内容。4.掌握灾后恢复的目的、救援形式和我国的救灾方针。-3-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一 二 三 一、灾前准备 1.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前者是救灾的物质基础,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2.核心任务:储备
2、救灾物资。3.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1)目的:提高灾害应急能力。(2)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4-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一 二 三 图表导读教材P72表3.1“救灾物品储备分类举例”由表可以看出:(1)不同灾种需要储备不同的救灾物品。(2)救灾物品主要分为四大类,即生活类物品、救生类物品、医用物品、取暖御寒类物品。(3)不论哪一种灾害,救灾食物和取暖御寒类物品的储备都是必不可少的。-5-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
3、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一 二 三 二、灾中应急 1.概念: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范围: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4.核心。(1)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2)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6-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
4、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一 二 三 图表导读教材P74图3.11“灾中应急行动”图中信息可以总结为以下五方面:(1)整幅图显示了“灾中应急”中,通过各类交通线路,从物资储备基地将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运达灾区,进行抢救的行动过程。(2)救灾应急能力取决于物资储备基地到灾区之间的交通通行能力。(3)应急时间主要包括救灾物资从储备基地到达灾区的时间和救灾人员从储备基地到达灾区的时间。(4)应急交通线主要有公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5)应急行动的主要目的有到达灾区抢救生命、抢救财产、抢救设备、发放救灾物资等。-7-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
5、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一 二 三 三、灾后恢复 1.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2.核心措施。(1)修复、重建 生命线:供水、供电、通信等系统生产线: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2)恢复生活、生产秩序。3.对灾民的救援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8-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一 二 三 4.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1)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
6、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3)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图表导读教材P76图3.14“灾后恢复”该图是对“灾后恢复”这一概念的形象化表示,包括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两大目的。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包括对生命线(供水、供电、通信等系统)和生产线(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的修复、重建,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两大目标可概括为减灾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抗灾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9-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
7、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判断一个国家灾前准备是否到位的标准 1.物资储备基地的选择是否符合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全国主要灾区的要求。2.救灾物资数量是否充足,种类是否因不同的灾种、时间而准备不同。3.救灾人员是否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进行抢险、救灾。救灾物品是否及时运到灾区并发放到灾民手中。-10-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例题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名称。A ,B ,C ,D ,E 。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基地-11-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
8、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2)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前者是救灾的 ,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 。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 。(3)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冻害肆虐,湖南省电力中断达7天之久,应从 (填字母)处紧急调配救灾物资,试列举部分调配物资名称。(4)甘肃舟曲泥石流发生后,应从 (填字母)处紧急调配救灾物资。(5)说明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基地设立的原因及这样安排的理由。-12-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
9、为了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我国已建立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它们是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它们都处在交通便捷的地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附近地区。当某地发生灾害时,应从最近的物资储备基地调配救灾物资,调配的物资应随灾种不同而不同。答案:(1)哈尔滨 天津 长沙 西安 南宁(2)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物质基础 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储备救灾物资(3)C 燃料和燃具、救灾食物、防寒毡、棉衣被、毛毯。(4)D(5)提高灾害应急能力。都处在交通便捷的地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附近地区。-13-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
10、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拓展延伸日本减灾系统工程的特点(1)十分重视对灾害的法制化管理。(2)重视主要灾害的防治工作,并制定专门的灾害防治法规,以指导国民的救灾工作,如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河川法等。(3)建立由政府首相任主席的中央防灾委员会,指导和部署全国的减灾工作。(4)对于同减灾活动有关的各项计划,如灾害科研、防灾设施、救灾行动、灾情监测等均有专门的国家预算予以特别支持。(5)特别重视防灾通信系统的建设,并将其作为一项单独的减灾工程加以建设,其网络从中央防灾机构一直到居民区,形成了一个可以及时通报灾情,及时进行救灾工作的现代化防灾通信系
11、统。-14-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应急交通线与应急预案的地位 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应急预案则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低。二者共同反映一个地区灾害应急能力的高低,在灾害应急中处于同等地位。-15-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
12、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1)在图中空白处填上相关的内容。(2)此图反映的是 (填“灾前准备”“灾中应急”或“灾后恢复”)行动,此过程表明 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到达时间。(3)灾中应急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挽救 ,保护 ,并尽可能减少 。解析:此图表示灾中应急行动。灾中应急也就是通过各类交通线路,以最短的时间将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从物资储备基地运达灾区,进行抢救的行动过程。答案:(1)左:应急时间,上:救灾物品 救灾人员,下:抢救生命 抢救财产 抢救设备(2)灾中应急 交通通行能力(3)生命 财产安全 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17-第二节 自然灾害
13、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拓展延伸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根据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
14、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18-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ZHONGNANJUJIAO重难聚焦 ZHISHISHULI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信,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11个要素。(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