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一个接一个知识与技能1认识13个生字,会写“过、各、种、样、伙、伴、这”7个生字。认识偏旁“夕、卩”。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在读书与实践中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时间我们都有自己不同的任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时间我们都有自己不同的任务。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说说我们在学校一天的活动。3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活动组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到21页,自己读读书吧,要注意,
2、读书的时候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生读课文)2现在,我们再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你读我听,我读你听,两人互相检查,读音正确吗?要是他读得好,就向他学习,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帮他。(同桌互读)3老师想找位小朋友读读课文,应找几位?为什么?4在他们读课文前你想给读的小朋友提点什么要求?5读的小朋友对听的小朋友有什么要求?6谁能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能评一评吗?7齐读。还有想读的吗?想读的同学请你起立,我们一起来读,好吗?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1课文中还有13个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朋友,请大家拿出笔,圈出生字,然后再多读几遍。(生圈字读字)2现在13个生字已经找到了,在组长
3、的带领下,互相读一读,考一考,再把你好的记字方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3小组里学习生字。4识字游戏:看了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我觉得咱班的小朋友都特别能干,现在大家来进行认读接龙游戏吧!5齐读生字。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促进感悟1细读第一小节。(1)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2)谁想读?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3)想跟他比比吗?一齐读。2细读第二小节。(1)正当我睡得正香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2)听到大人的话,你会怎么想?(3)去了学校,你感到高兴吗?(指名几位同学说)(4)同桌两个同学练一练,说一说。3细读第三小节。(1)当我和小伙伴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2)上课有趣吗
4、?为什么?(3)自己读第三小节。(4)指名读,评价。4细读第四小节。(1)读第一句,读出疑问语气。说说“这样”指的是哪样?(2)读第二句,说说“这么”指的是什么?(3)齐读。二、指导书写1出示会写生字。2学生观察记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说说要注意的地方。3教师指导,范写,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
5、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学生描红,写字。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三、小结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
6、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因为有很多这样的“一个接一个”,所以才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才有了最后的成功。让我们认真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任务吧!3一个接一个 踩影子睡觉上学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