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
2、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认识十二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6个生字。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内容,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3、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重点词语。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读好诗中的长句子。2、在理解词句中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课件、词卡、课外文章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巧妙揭题 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我真想去看看。” 3.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去看看。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个人读全班读) 4.学习“想”字。 5.你可以给“多想”换个词意思不变吗
4、?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师范读诗歌。 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来了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3.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读读看。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最好。 4.朗读比赛。(同桌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同桌读,评议、奖励;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全班读) 三、整体感知、聚焦字词,读好长句。1、自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1)数一数文章有几句话?(2)用心记住你预习时圈画的生字。2、同桌互读生字表。3.教师抽查卡片。(四人小组读一读,个人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4.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5.小组学习: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讨论交流)
5、 7. 出示词语: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读词语(1)自己读(2)小老师带读(3)开火车读 强调“诉”单独读时是四声,在这个词中读轻声。 8.出示长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指名读,范读,强调学生注意停顿。四、巩固练习 1.游戏:给生字找家、猜词 2.写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写美观?教师范写,学生学写。评价。 五、说话训练 (机动)1.出示课件图片和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2.个人练读,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全班读。 3.说话练习: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六、读诗歌 1.小组读一读,比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全班与老师分角色朗读。七、板书设计: 北京城 我多想去看看 天安门 非常壮观 升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