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案23小松树和大松树1_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4585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案23小松树和大松树1_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案23小松树和大松树1_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案23小松树和大松树1_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说教材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

2、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教材分析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

3、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2.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

4、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3.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二、说教法学法1.读中感悟法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法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

5、、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精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在相应的地方。()齐读第一自然。利用贴图和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习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

6、同的方式表达。2.精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7、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看图说说) 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装扮大松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3.精读第三自然段。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指名

8、说说)()让学生将黑板上的贴图小松树从“山上”拿下来,与大松树比一比,从而体会小松树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让学生把两棵松树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比一比,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两棵松树的高矮,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风伯伯的话。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4.精读第四自然段。()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

9、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三)总结全文。1.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四)巩固练习。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和理解课文的程度,看看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