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向4免疫调节 (2020山东等级考)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情境素材核酸检测法抗体检测法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命题视角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 1.审关键点:核酸检测法、抗体检测法。2.解题流程: 陷阱1:抗原和抗体产生的本质不同。(1)抗原:指能引起抗体生成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
2、)抗体: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所产生的蛋白质。陷阱2:康复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体内都会产生抗体,都可以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1.(体液免疫)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种类不同2.(免疫调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
3、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B.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C.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3.(抗体的作用)抗体存在于血清、淋巴、外分泌液中,其中分泌型抗体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例如肠道黏膜系统中的M细胞将病原体送入肠黏膜内淋 巴组织中,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分泌片(一种含糖的肽链)结合,从上皮细胞中运输到肠道外侧,最后分泌到黏液中形成分泌型抗体(如图所示)。分泌型抗体可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还具有很强的抗消化酶作用,发挥局部免疫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
4、的是()A.图中的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淋巴因子的刺激是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重要因素C.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D.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也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4.(不定向选择免疫失调)Graves病是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类疾病,患者体内产生刺激甲状腺的免疫球蛋白(TSI),TSI可模仿TSH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减轻Graves病症状B.Graves病患者基础体温较常人高C.Graves病发病机理与过敏反应类似D.Graves病患者体内TRH含量较常人高1.记忆六种免疫细胞的作用
5、:2.“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的类型:1.T细胞不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2.抗体不能直接消灭抗原:抗体只是使抗原失去活性,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掉。3.人的免疫系统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1)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T细胞。(2)T细胞被杀死后,免疫系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4.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不属于细胞坏死: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细胞凋亡,而不是细胞坏死。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物质抗体(1)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2)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浆中,组织液和乳汁中也存在。
6、(3)与抗体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1.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A.尿液中有大量糖原B.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C.胰岛A细胞的分泌增强D.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2.正常人的血浆通常维持在pH为7.357.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C.多余HC通过肾脏以主
7、动运输方式排出体外D.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3.研究发现,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电压门控Na+通道和电压门控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依赖特定的膜电位,其中电压门控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还与时间有关,对膜电压的响应具有延迟性;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定刺激时,该部位膜电位出现变化到超过阈电位时,会引起相关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随着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恢复到静息电位,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相关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是由于足够强度的刺激引起了膜电位的变化,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Na+大量涌入细胞内而形成的B.c点膜
8、内外两侧Na+浓度相等;而d点的膜内侧Na+浓度已高于外侧C.d点不能维持较长时间是因为此时的膜电位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快速关闭,电压门控K+通道大量开放D.K+通道和钠钾泵参与了曲线cf段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4.如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引起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打开的原因是膜电位变化B.若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甲神经元兴奋时,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C.若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D.若对甲神经元施加Ca2+通道阻断剂,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
9、发生变化5.细胞分泌物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以下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为抗体,则在抗原再次侵入时该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B.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和葡萄糖受体C.若为消化酶,则内容物被排出细胞后进入血液最终到达消化道D.若为神经递质,则神经递质作用的细胞一定会产生兴奋6.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B.甲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识别新冠病毒的宿主细胞D.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吞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
10、毒外壳7.(不定项选择)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选择晨跑来锻炼身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晨跑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有氧呼吸B.晨跑过程中血糖浓度降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C.晨跑者疲劳时还能坚持跑完,控制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D.晨跑结束后,通过体液调节可使呼吸、心率立即恢复正常8.(不定项选择) 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 左右。感冒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使人误感觉到特别冷,导致发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受冷觉感受器的神经冲动后,下丘脑产生冷觉B.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11、后机体会增加产热C.感冒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下丘脑接受到寒冷刺激的过程是体液调节过程9.(不定项选择) 抗体种类很多,结构类似于Y型,由四条肽链组成,其中有多个二硫键,抗体的上部与抗原结合,如图所示,吞噬细胞识别抗体的尾部,从而发挥免疫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分解后的产物总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四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之和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阻断病毒、胞内菌等进入细胞C.吞噬细胞识别抗体并直接将其吞噬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一种抗体只能由一种浆细胞产生是抗体具有专一性的原因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往往出现干咳、乏力、发热,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严重时导致急性呼
12、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大致路径为:鼻腔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就在于其表面的刺突状糖蛋白(S蛋白)与肺上皮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回答下列问题:(1)在感染过程中,参与防御新型冠状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与细胞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的神经末梢引起打喷嚏排出病毒,这种反射的特点是。(2)病毒侵入肺泡细胞,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直接刺激下丘脑中枢,导致身体发热。过高的体温通过影响进而影响细胞代谢。(3)新型冠状病毒突破人体两道防线后,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能够杀伤部分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在缺乏
13、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是治疗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采用治愈患者的血清进行治疗是因为该血清中含有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为了从血清中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选用(蛋白质)与之进行杂交。1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该抗体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甲状腺肿大,增强其功能,是导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材料2: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构成,分别分泌不同的激素。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
14、化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例如静脉注射0.1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垂体释放1 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40 g糖皮质激素,从而增加约6 000 g糖原贮存。(1)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激素和激素的调控;突然降温后人体甲状腺激素一般不会分泌过多是因为存在机制调节激素的分泌。(2)推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原因是;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 的含量以确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3)材料2可体现出激素调节的 特点(至少答两条);推测在血糖调节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 。1.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
15、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2.(不定项选择)当感知到危险时,线虫神经元会释放大量酪胺,触发逃跑反应,使线虫能够逃脱“敌人”。酪胺的部分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胰岛素样蛋白的作用类似于胰岛素。A.胰岛素样蛋白运出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酪胺可促使细胞吸收葡萄糖以满足逃跑反应所需能量C.与人体肾上腺素类似,酪胺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酪胺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3.神经细胞
16、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 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
17、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实验材料:BAPTA 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 。第三组: (写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专题7动物稳态与调节考向4/
18、研磨真题解高考密码/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抗体检测是根据抗原、抗体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阳性反应,从而进行判断,A项正确;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感染早期,可检测到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而不能检测到相应抗体,B项正确;患者康复后,机体体内的新冠病毒已被清除,且体内的抗体会存活一段时间,因此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C项正确;感染该病毒后机体会对该病毒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体,因此可在其体内检测到抗体,其无症状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量小,未出现明显症状,D项错误。/新题预测技法演练场/1.C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抗体直接作
19、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C正确;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2.D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新冠病毒,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新冠病毒可以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肺炎,不会患自身免疫病,C错误;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D正确。3.C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涉及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淋巴因子与抗原的共同刺激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B正确;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C错误;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是母体
20、分泌到乳汁中的,也属于分泌型抗体,D正确。4.C、D分析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因此可通过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减轻Graves病症状,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Graves病患者体内产生的TSI可模仿TSH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人,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代谢,增加产热,使得基础体温较常人高,B正确;分析可知,Graves病发病机理为自身免疫病,C错误;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人,通过负反馈调节,人体下丘脑分泌的TRH减少,因此TRH含量较常人低,D错误。/高考命题猜押竞技场/【高
21、分必做题】1.D健康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也没有糖原,糖原一般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A错误;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B错误;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胰岛素含量增加,使得血糖维持动态平衡,C错误;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D正确。2.C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故此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A正确;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B正确;
22、体内多余的HC 是顺浓度梯度借助载体跨膜运输的,故多余HC 通过肾脏以协助扩散方式排出体外,C错误;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D正确。3.B动作电位是由于足够强度的刺激引起了膜电位的变化,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Na+大量涌入细胞内而形成的,A正确;c、d点都属于动作电位的产生,c、d点的膜外侧Na+浓度高于内侧,B错误;通过题干信息可知,d点不能维持较长时间是因为此时的膜电位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快速关闭,电压门控K+通道大量开放,C正确;恢复静息的时候,K+通道和钠钾泵打开,K+外流,钠钾泵把神经细胞中钠离子运输到细胞外,钾离子运进细胞,故K+通道和钠钾泵参与了曲线
23、cf段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D正确。4.D 图示当兴奋传导到甲神经元时,甲神经元上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 A正确;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膜内外电位差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会增大,甲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增加,导致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B正确;若乙神经元兴奋,释放5-羟色胺,抑制丙神经元,C 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阻断,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5.B若为抗体,则该细胞为浆细胞,其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A错误;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其表面有神经递质、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B正确;若为消化酶,则内
24、容物被排出细胞后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C错误;若为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包括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因此神经递质作用的细胞不一定会产生兴奋,还可能会抑制,D错误。6.C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A错误;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而图中甲细胞为T淋巴细胞,B错误;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特异识别新冠病毒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并将其裂解释放出抗原,C正确;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吞噬细胞吞噬后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的抗原,D错误。7.B、C、D晨跑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有氧呼吸,A正确;胰岛B细胞不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B错误;
25、晨跑者疲劳时还能坚持跑完,这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的行为,其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由于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时间比较慢,所以晨跑结束后,呼吸和心率不会立即恢复正常,D错误。8.B、C冷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A错误;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后,机体默认的“正常体温”高于实际的体温,对下丘脑来说属于寒冷刺激,会调节机体增加产热,B正确;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存在于人体的细胞内和内环境中,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正确;体温调节过程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过程,D错误。9.A、B抗体分解后的产物为多肽和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有水参与反应,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大于四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之和,A正确;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阻
26、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以及胞内寄生菌侵入宿主细胞,B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不直接吞噬抗体,C错误;抗体的专一性体现在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D错误。10.【解析】(1)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故参与防御新型冠状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与细胞主要包括黏膜、吞噬细胞;新型冠状病毒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的神经末梢引起打喷嚏排出病毒,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2)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等,当病毒侵入人体, 导致身体发热,说明病毒直接刺激下丘
27、脑体温调节中枢。过高的体温影响细胞中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3)新型冠状病毒突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引起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能够杀伤部分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浆细胞分泌产生的特异性抗体,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状糖蛋白(S蛋白)与人肺上皮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特异性结合,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故可选用刺突状糖蛋白(S蛋白)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分子杂交,从而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答案:(1)黏膜、吞噬细胞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2)体温调节酶的活性(3)效应T(4)浆刺突状糖蛋白(S蛋白)11.【解析】
28、(1)由分析可知,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调控;受到降温刺激后,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会过多,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2)题意显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存在着一种抗体,该抗体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该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促进了甲状腺激素分泌,而甲状腺激素的增多却不能抑制抗体的减少,进而使机体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现象;根据患者的致病机理可推测检测血液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含量能确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3)材料2可体现激素调节微量、高效以及随体液传送的特征,除此外激素调节还有作用于
29、靶细胞、靶器官的特征;根据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的信息可知,在血糖调节中糖皮质激素能使血糖浓度上升。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反馈(2)当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刺激性抗体(3)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升高血糖【学霸制胜题】1.D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由题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由题图可知,
30、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由题意可知,褪黑素可促进动物睡眠,注射褪黑素,导致褪黑素含量过高,则能抑制下丘脑的功能,使褪黑素分泌减少,抑制动物睡眠,D错误。2.B、C、D胰岛素样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酪胺可以促进细胞分泌胰岛素样蛋白,而胰岛素样蛋白的作用类似于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并储存葡萄糖,所以酪胺可促使细胞吸收葡萄糖以满足逃跑反应所需能量,B正确;从图中看出,酪胺由神经细胞分泌,所以酪胺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C正确;细胞膜上存在酪胺受体和胰岛素样蛋白的受体,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
31、能,D正确。3.【解析】(1)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3)第二组中,BAPTA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注射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是由于神经递质无法释放,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第三组中,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由于没有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因此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笼锁钙”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故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答案:(1)神经递质受体(2)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 (3)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