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部编版(2018).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2296 上传时间:2025-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部编版(2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部编版(2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部编版(20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二“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2、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

3、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经典国学再现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

4、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子尼名士,少逸神童。巨伯高谊,许叔阴功。 代雨李靖,止雹王崇。我是小助手王戎、裴楷:都是晋代人。清:容仪俊爽。通:精通理义。子尼:晋代陈国留考城人。少逸:刘少

5、逸,北宋人。巨伯:荀巨伯,汉代人。许叔:许叔微,宋代人。代:替代。止:停止。我是小翻译晋代人王戎为人处世简明切要,裴楷容仪俊爽,深明大义。子尼是晋代的名士,北宋的刘少逸是神童。汉代人荀巨伯危难之时不舍弃朋友,情深意重;许叔微治病救人,很有功德。唐代人李靖代替龙宫太子下雨,夏天下冰雹时,冰雹下到王崇田边,忽然停止了。考考你的智慧1.选文中提到了( )个人A.六 B.五 C.八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子尼是孔子。( )(2)李靖和王崇都是唐代人。( )(3)许叔微有医术,救了许多人。( )3.巨伯是怎样对待朋友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弘扬传统文化李靖下雨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唐朝李靖未显达时,在山

6、中打猎,晚上投宿在一朱门之家。没想到,这里居然是龙宫的宅子。上天命降雨,老妪家中无人,就求李靖代为降雨。李靖见天旱,连下二十余滴,竟至人间平地水深三尺,雨潦成灾。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我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二)经典国学再现和凝衣钵,仁杰药笼。义伦清节,展获和风。占风令尹,辩日儿童。敝履东郭,粗服张融。我是小助手和凝:五代时著名的一个人物。衣钵:从佛教里面演化而来的词语,后来成为工作或者职位、职业的代称。药笼:比喻备用的人才。伦:沈伦,字顺义,宋代人。清节:清廉。展获:春秋时鲁国大夫。令尹:周朝守函谷关的官吏。辩:辨论。敝履:破旧的鞋子。粗服:粗陋的衣服。我是小翻译和凝说范质将接受自己的的衣

7、钵,狄仁杰说元行冲是备用的人才。宋代人沈伦是个清廉的人,懂的大义;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展获性情和顺。关令尹会占卜,两个小孩关于太阳展开的辩论难住了孔子。汉武帝时有个东郭先生穿着破旧的鞋子,路人笑他,他却逍遥自如;南齐吴郡吴县人张融穿着粗陋的衣服。考考你的智慧1.文中提到孩子的是哪一句?( )A.展获和风 B. 辩日儿童 C.仁杰药笼2.“和凝衣钵”这句话你怎样理解?说一说。3.东郭先生穿着破旧的鞋子,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于他这种行为你怎么看呢?你觉得他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弘扬传统文化清廉的沈伦清廉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沈伦字顺宜,宋朝开封太康县人。建隆(宋太祖年号)三年,沈伦升任为给

8、事中。宋军讨伐蜀地,沈伦随军也来到蜀地。好几个将领攻入成都后,都争相掠夺百姓家的财产、只有沈伦居住在佛寺,吃青菜,有人拿珍异奇巧的物品献给他,他都拒绝了。回到东部以后,他行李箱中的东西,只有几卷图书而已。 沈伦的宅第简陋,他住在里边却和从前一样平静。当时的权跪大多触犯禁令到山西陕西一带采购巨大的木材,来营造私宅,等到事情败露,都到皇上面前自首。沈伦也曾经为母亲修建过佛舍,因此也奏明了这件事。宋太祖笑着对他说:“你没有触犯禁令。”宋太祖知道他没有修葺宅第后,就派太监按照图纸监督工匠替他修建。沈伦暗地告诉太监,希望修得狭小一点儿。沈伦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参考答案(一)1.C 2.(1) (2) (3) 3.危难时不舍弃朋友。你对朋友真好,值得我们学习。 (二)1.B 2.和凝说范质将接受自己的的衣钵。 3.我觉得挺好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因他人的话语改变心情。我觉得他值得我们学习,他潇洒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