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拍皮球 浙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1669 上传时间:2025-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拍皮球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拍皮球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拍皮球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拍皮球 浙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拍皮球 浙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拍皮球 浙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拍皮球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知道自己是个小学生了,下课要和大家一起玩,和同学友好相处。2.学会本课7个生字,“拍、冬、有、个、叫、家、起”,新偏旁“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掌握“下课、大家、一起”等词,能用“有”说一句完整的话。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7个生字,3个偏旁,1个句式。难点理解:“大家玩得真快乐”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磁带、投影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知识1.卡片认读生字和偏旁:白、走、口、手、月和宀、扌、口。2.指名读音节词。皮球 有 一个 叫 一起 真快乐 玩二、看图说话,揭示课题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操场上,小朋友们在一

2、起拍皮球。)2.指名完整得说说图的意思。3.你知道这个皮球是谁的吗?这么多小朋友是怎么玩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板书:6 拍皮球)4.指导学习生字“拍”,说说怎么记?拍手因为要用手来拍所以要用提手旁。三、初读课文:1.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准带有拼音的生字。想一想,他们玩的皮球是谁的?他们玩得怎么样?是怎么样玩的?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读字,重点正音?(冬、叫、家、玩、真、快)3.自己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么样知道的?四、学习课文1.这个皮球上谁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2.指名读课文第一句:冬冬有个大皮球。3.学习生字:冬、有、个,指名读一读,齐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边

3、书空边说笔画4.用“有”说一句话(1)读句子,说说冬冬有什么?有个就是有一个的意思。(2)那么你能说说你有什么?你家有什么?(3)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我们祖国有什么?5.学第二句(1)看图说话:冬冬有个大皮球,你看,下课时,冬冬在干什么?(2)读课文中的句子。(3)学习生字叫、家、起指名读一读,学生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认识三个新偏旁。(4)谁能学着冬冬的样子来叫一叫?教师拿出一个皮球,请学生演示。小朋友们真友好,下课了在一起拍皮球,他们是怎么拍的?玩的怎么样?我们下一节课继续读课文。五、书写指导1.自己看请“拍、冬、有、个“的书写位置,指名说说。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一个。3.抄写生字。第二

4、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词2.认读偏旁扌、口、走、宀3.朗读课文前两句。说说冬冬有个大皮球,她是怎么做的?二、朗读、理解课文:1.想象说话:小朋友们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拍的?2.他们一边拍一边念儿歌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念的儿歌是怎么样的?读课文第三句话。3.谁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拍皮球呢?指名表演。同桌先练一练。4.说话:谁来说说你们玩得怎么样?冬冬和小朋友玩得怎么样呢?“快乐”是什么意思?“真快乐”呢?5.你一个人玩,有这样快乐吗?为什么?小结:当你和大家一起玩,才觉得特别快乐。三、朗读全文。自由读课文,要读出轻松快乐的语气。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四、说话训练1.冬冬有个大皮球,她叫小朋

5、友们一起玩皮球,大家边拍皮球边念儿歌,玩得真快乐呀。2.看课件说话:丁丁有几本故事书,我们来看丁丁是怎么做的?3.大家是怎么看的?你能编几句儿歌。大家看得怎么样?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5.仿照课文说一段话.五、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题1。第三课时一、用卡片认读生字。用“一起”进行口头说话。二、朗读全文1.放录音课文,学生轻轻跟着读。2.指名读,集体读。3.完成课后第二题我们半哪些同学象冬冬?4.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做操,这样大家才有快乐。三、课堂作业指导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

6、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1.看图用“有”说一句话。2.把两句话合长一句话。3.说话:我有_。学校里有_。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

7、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_有一支钢笔和_。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