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word:21《孟子》二章.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0059 上传时间:2025-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word:21《孟子》二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word:21《孟子》二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word:21《孟子》二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word:21《孟子》二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word:21《孟子》二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word:21《孟子》二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word:21《孟子》二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word:21《孟子》二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1知识链接孟子与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考点链接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

2、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来说,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如“饿其体肤”中“饿”是不及物动词,这里却带有宾语“其体肤”,“饿”就活用为使动词,意思为“使经受饥饿”。【习题链接】见“富贵不能淫”“积累与运用”T3(7)(8)(9)。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公孙衍(yn)丈夫之冠(un)富贵不能淫(yn)2文化积累填空。(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

3、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 熄:停息(3)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 由:遵循(6)独行其道 道:道路(7)富贵不能淫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8)贫贱不能移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9)威武不能屈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往之女家“女”,同“汝”,你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

4、志,独行其道。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作大丈夫。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题目。6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7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所以他们不能称为“大丈夫”。8.请简要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

5、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要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03拓展阅读【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6、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

7、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释】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弘范:张弘范,元朝将领。张世杰:南宋将领。泫然:流泪的样子。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岂不诚大丈夫哉岂:难道(2)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3)必敬必戒 戒:谨慎(4)与俱入崖山 俱:一起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2)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朝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职

8、务。12【甲】文和【乙】文都谈到“富贵不能淫”的主题,简要分析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观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进而表现“富贵不能淫”的主题。附【乙】文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诗过零丁洋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9、汗青。”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畎亩(qun)傅说(yu)胶鬲(g)法家拂士(b) 拂乱(f) 忧患(hun)【基础提升】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常常(3)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10、(2)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1)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2)征于色,发于声古义:表现今义:征讨(3)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喻5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

11、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人均出身低微,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上文六位明君贤臣的例子引出后文的议论,并得出结论:要成就事业必须经历磨难。9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03拓展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1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指唐太宗。守成

13、: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行拂乱其所为乱:扰乱(2)发于声 发:显露、流露(3)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哪一个(4)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使安定,管理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但是创业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12【甲】文第二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做简要说明。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13【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

14、文简要分析。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附【乙】文参考译文:唐太宗问左右大臣说:“创业与保持现有的成就哪一个更难?”房玄龄说:“开创新朝代的初期,与群雄一起用武力争斗,然后使他们臣服,是创业难。”魏征回答说:“历代帝王,没有哪一个不是在艰难时得到权力,而在安逸时失去权力的,(所以)保持成就难。”太宗说:“房玄龄和我共同夺取天下,出生入死,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和我共同使天下安定,常常害怕骄奢从富贵中生成,祸乱从疏忽中生成,所以知道守成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眼下守成的困难,才是各位大臣必须谨慎对待的。”04综合性

15、学习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4【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示例】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15【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示例二】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16学完本课后,刘婷同学认为自己应该把孟子一书好好读一读以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因此准备向校图书馆借阅孟子,借期为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2月23日。如果你是刘婷同学,请你写一张借条。【示例】借条今向校图书馆借阅孟子壹本,于2018年12月30日前归还。此据。借书人:刘婷2018年12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