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五)杜甫诗三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玉露蒴漠 啸哀怨恨B暮砧 琵琶 霜鬓 萧萧C凋伤 清冢 潦倒 孤舟D万壑 环珮 渚青 丛菊BA项,“蒴”应为“朔”。C项,“清”应为“青”。D项,“青”应为“清”。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A项,千载/琵琶/作胡语;C项,无边/落木/萧萧下;D项,潦倒/新停/浊酒杯。3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
2、是() 【导学号:45412043】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_,_。_,_。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薄云岩际宿ABC DB这首五律以时间为顺序写所见所闻所感。首联写暝色已至,颔联写初夜江上的山容(岩际)水态(浪中),颈联写深夜所见所闻(鹳鹤夜伏、豺狼猎食),尾联写彻夜无眠是因为忧心国事。4与咏怀古迹(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 BC DD和例句都是表达王昭君受不了大漠之苦,而幽魂归汉。5下列联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44】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
3、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6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45】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描写了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了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
4、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7下列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46】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
5、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8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47】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
6、白发到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 【导学号:45412048】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北十里处。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
7、联苍劲中蕴藏着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 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CEC 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 E 项,
8、“感情激昂”有误,全诗感情深沉委婉。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_【答案】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远怀舍弟颖、观等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
9、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注】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错莫:纷乱昏暗。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这两句诗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直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
10、中的“怀”字来写。CEC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之情”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1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解析】从题干来看,“如何表达感情”是对手法的考查,解答时要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运用的手法。因为“旧时”是对以前的回忆,所以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回忆往昔,而现实又是令人悲伤的。明确手法之后分析,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即可。【答案】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
11、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4题。 【导学号:45412049】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
12、”,景象开阔辽远。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BD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14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_【解析】颔联两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答案】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人世无限之悲,流离之苦。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