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练十二辛亥革命12022贵阳市二模在纪念黄花岗起义的活动中,民国初期的人们通过祭文、诗词、剧本、采访等方式,加深了对黄花岗起义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的认识,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甚至美化的革命记忆。伴随着国民党统治弊病的日益暴露,黄花岗起义的纪念也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感召力。这说明()A黄花岗起义的重大意义B人们的群体记忆逐渐模糊C时代环境决定历史认知D革命精神有赖于不懈传承2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
2、,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32022福建漳州三模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4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C规定了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具有
3、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52022贵州毕节三模1912年1月5日,即英、美、德、法、日等国出兵京榆线的次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发布宣言称:“凡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民国当一律尊重而保护之。”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A与西方国家利益趋同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6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一规定对民国社会的不利影响是()A形成民国的内阁制民主B形成双权力中枢,易导致社会动荡C形成议会(参议院)专权D造就议会和内阁对总统
4、的双重制约71912年初孙中山在给蒙古诸王公的电报中说:“今全国同胞见及于此,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材料()A表达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理念B明确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原则C表达孙中山强调五族共和、共倡自由平等D标志着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成立8“身在长沙乡下的王运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反映了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D辛亥革命存在局限性92022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三模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
5、府颁布法律和措施,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这些法律和措施()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C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有助于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的改善10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专练十二辛亥革命1D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国民党统治弊病的日益暴露,黄花岗起义的纪
6、念也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感召力,说明的是革命精神有赖于不懈传承,D项正确;黄花岗起义意义重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的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排除;材料未涉及时代对历史认知的影响,排除C项。2B材料“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体现的是孙中山主张革命的联合,B项正确;A、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革命联合的重要性,排除。3D根据材料“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
7、防的首要领导者”,可以看出此时中国正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地方精英政治态度的迥异,排除C项。4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D依据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在西方列强出兵京榆线的第二天,发布宣言称“凡各国
8、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民国当一律尊重而保护之”,这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列强的妥协,D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与西方国家的利益不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对列强的妥协,目的是得到列强的支持,巩固统治,而非“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社会的态度,排除C项。6B材料表明,国务员和临时大总统之间相互制衡,这是一种双权力中枢,内阁成为有权力的另一个权力中枢,容易导致互相推诿扯皮或权力争夺(如府院之争),最终影响决策的执行乃至社会动荡,B项正确;A项并不是不利影响,排除;参议院与国务院之间互相牵制,并不能形成专权,排除C项;D项中总统也可以要求内阁国务员辅佐其工
9、作,并不是处于完全的被制约的地位,故排除。7C材料“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说明孙中山强调五族共和、共倡自由平等,故选C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三大原则,排除A、B项;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排除D项。8B9D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提倡自由、平等、友爱的公民道德,而且废除封建社会的“大人”“老爷”称呼,这些举措有助于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的改善,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社会焦点是民生问题,排除B项;临时约法颁布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10B中共中央认为辛亥革命“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由此可知,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的反帝反封建内涵,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任务,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