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了 解 背 景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枚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飞行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掌握太空科技的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收回,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多家航天科技单位作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
2、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正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文 体 知 要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是其基本的特征。在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而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必须具有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而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还有:(1)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
3、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2)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件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3
4、)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但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课 文 结 构1这篇课文的导语部分主要报道了哪些内容?【提示】点明时间、地点,带读者进入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围中。指明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价值所在。合 作 讨 论2主体部分介绍了哪六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提示】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
5、人造卫星!”的指示。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3文章是如何描写火箭升空的?试分析用词的妙处。【提示】作者捕捉火箭升空的瞬间,采用特写的方式加以描写,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定格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惊天动地”“橘红色的烈焰”“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描写形象、生动,读后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表现出了现场感。4本文描述的是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而文章却写了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这样写用意何在?【提示】这样写就把中国飞向太空
6、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程的大背景中,正是“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同时在对比烘托中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5作者在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法?【提示】运用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然后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6第二部分用大量篇幅写背景材料有何意义?【提示】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是建立在叙述“神五”飞天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的,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对新闻事实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把航天史的材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能及时满足读者阅读的需求。同时把事件放在历史
7、的长河去考察,使事件本身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意义也更加突出。7这篇课文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意?【提示】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1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提示】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疑 难 探 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用很长
8、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因为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才经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而且这些信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也是很新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2本文除了报道主要事件外,还运用了一些议论和抒情,请你找出几例,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提示】深化主旨,揭示本质。本文第三段“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
9、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样一议论使读者不仅看到了事实,而且领悟到这一事实的重大现实意义,抓住这一点表现主题,就有新意、有深度了。激发读者的感情。“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是议论,也是抒情,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提高了文章的鼓舞性。3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课文简要概括。【提示】本文用翔实的材料,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热情讴歌了为飞天梦作出
10、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4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特点?【提示】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首尾呼应,是本文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在记叙一件事的历程时,最好的叙述方法就是以时间为顺序,这样可以让读者形成一个明晰的思维轮廓,也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的特点。文中用了许多精确的时间数字,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再如:“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新闻语言的特点:具体形象、简练生动。如:“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
11、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描绘其状栩栩如生。5明朝的万户并没有实现上天的梦想,反而被自制的“火箭”炸死,作者在文中对万户持的是怎样的态度?【提示】明朝的万户确实在试图飞上天空的时候被“火箭”炸死,但他是一位失败的英雄。首先,他有飞上天空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这种开拓精神就值得后人称赞。鲁迅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主要就是这人有首创精神,文中的万户不也是有这种精神吗?其次,万户敢想敢做,为后来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航天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万户虽败犹荣。因此,在文中作者对万户持的是一种肯定的态度,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6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的名字为所有中国人所熟知,他也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应该怎样看待杨利伟这一人物?【提示】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理应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杨利伟应是千千万万个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代表,他的荣誉是所有航天人的荣誉。我国的航天事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经过了许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杨利伟的成功。我们在称颂杨利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致敬。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