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中杂诗 1、了解诗的内容。2、读读背背,积累古诗。3、受到情感熏陶。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pin)体文。山中杂诗山岳环抱,竹木繁茂,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世的尘滓,随意而逼真地表达了诗人()的表情。全诗不外短短四句,一句一(),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山际见来烟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云从窗里出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
2、里飘了出来。【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窥】从缝隙中看【檐】房檐本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借幽居时看到的景象,暗示出山居之乐,表现出恬淡超然的闲适心境。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环境氛围。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景物,并将自己的情志寄托于景物之中。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住在山峰环绕、竹林茂盛的山中的诗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2、山中杂诗反应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诗句是:,。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3、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4、“山际”和“竹中”两词在诗中有何表达作
3、用?4、“山际”“竹中”生动地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作者闲适的心情。5、全诗四句,一句一景,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5、山(烟)、竹(落日)、鸟、云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它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
4、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
5、,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m)山范水也正是如此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山中问答山中问答李白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苜然去,桃花流水苜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王勃王勃长江悲已滞,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山黄叶飞。华子冈王维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茱萸沜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