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课诗五首(第2课时)【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水调歌头作者,字,自号,人,代文学家, “水调歌头”四字,是。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从词前小序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学海拾贝】你会读吗?宫阙 绮 户 婵 娟 请你记住:宫阙: 。 把酒: 。 不胜: 。 何似: 。 何事: 。 婵娟: 。 绮户: 。【有的放矢】教学重点 :1、领会诗意,体味诗
2、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教学难点:1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扬帆起航】D品读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4、探究质疑。 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 分别概括词的上阙和下阙的内容。上阙: 。下阙: 。 . 词中哪句表现作者在月光下尽情起舞,陶醉其中? . 表达词人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 请你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举一反三】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3.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6. 水调歌头作者,字,自号,人,代文学家, “水调歌头”四字,是。 7.读诗句,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 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一课一得】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