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教案:第17课 永遇乐 WORD版含答案 (2).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6744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教案:第17课 永遇乐 WORD版含答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教案:第17课 永遇乐 WORD版含答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教案:第17课 永遇乐 WORD版含答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教案:第17课 永遇乐 WORD版含答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标:1、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2、 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 词中运用典故的含义;2、借此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1、 用所表达的情感;2、本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达辛弃疾爱国热情的词。二、基础知识认知1、题解(结合课文注释

2、)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是登临的胜地。怀古:思念古代的人和事。意在“怀古伤今”。2、正音佛(b)狸祠三、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经被金人占领,他从小就立下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21岁时组织了一支二千多人的队伍起义抗金,后率众假如耿京的起义军。后耿京被叛徒杀害,辛弃疾活捉叛徒并号召上万士兵一起投归南宋。辛弃疾的词作数量居两宋词人之冠,留存至今仍有600多首。他的词风以豪放见长,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合称“济南二安”。2、写作背景本词作于作者在镇江知

3、府任上。此前,他已被闲置了近二十年,本以为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实现雪耻复国的愿望,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个人心怀鬼胎,对辛弃疾的正确主张不予才乃。作者对此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作者登亭怀古,忧虑当前局势,感慨自己到老还不能施展才略为国效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抑郁不平的苦闷和愤慨。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读,说明节奏。2、学生集体朗读,读准节奏。五、分析词的上阕(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典故的含义)1、上阕写了两位英雄,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孙仲谋和刘裕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英雄事迹都是在京口起步的。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

4、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3、写孙仲谋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4、总结:词的上阕,赞扬了孙权、刘裕两位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慨叹千古英雄难再,包含了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六、分析词的下阕(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典故的含义)1、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明确: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2、“四十三年

5、,一片神鸦社鼓!”是在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3、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心情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想?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6、: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收复领地的不满。4、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5、总结:词的下阕,借古喻今,表达自己不被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七、艺术特色鉴赏艺术表现手法:大量用典,借古讽今风 格:豪放悲壮八、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豪放悲壮情怀。九、课堂小结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这爱国主义的思想,词中连用五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十、板书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刘义隆借古讽今,批草率北伐。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