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天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应允(yn)擘画(b)偈子(j)盗跖颜渊(zh)B裨将(b)腌臜()讪笑(shn)一哄而散(hn)C讣告(b)窠臼(k)角隅(y)大腹便便(pin)D唱和(h)掾吏(yun)积攒(zn)解甲归田(ji)答案D解析A项“应”读yn。B项“裨”读p。C项“讣”读f。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煴火(yn)卓越(zhu)跋前踬后(zh)半身不遂(su)B蹩进 (bi)执拗(ni)傲睨自若(n)休戚相关(q)C绣衾(qn)要挟(xi)抱关击柝(tu)严惩不贷(chn)D教诲(hu)刹那(ch)屏气吞声(bn)咄咄逼人(du
2、)答案A解析B项“戚”读q。C项“惩”读chn。D项“咄”读du。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有些拘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B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C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 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D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答案B
3、解析A项“面目全非”意为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B项“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C项“昭然若揭”指真相大白。D项“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B有些人认为民间泥塑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C以发给每人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家建筑公司的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D孩子刚进入高中,家长们就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孩子
4、的关心和照顾真是无所不至。答案C解析A项“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贫困。B项“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C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D项“无所不至”指能做的都做了,用于坏事,可改为“无微不至”。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冲绳民众举行大规模的反对集会,劝阻日本政府不要在冲绳普天间机场部署美国海军陆战队MV22“鱼鹰”垂直起降运输机。B由于日本政府导演了独岛、钓鱼岛、北方四岛等一系列的领土争端,搅动了原本还算太平的整个东北亚局势。C作家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和历史史实融入小说创作,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称号。D现在全社
5、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答案D解析A项“劝阻”与“不要”重复。B项“由于”介词掩没主语。C项“被评为2012年 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称号”搭配不当。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B众所周知,我国的义务教育尽管不够完善,但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至少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C如同拥有士兵的多寡不是判断将军英明与否的尺度一样,智商也不是衡量聪慧与否的标准。D“国宾导游”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
6、、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答案C解析A项“修典”与“编纂”重复累赘。B项语义重复,删去“完全”。D项“肩负于一身”句式杂糅。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1)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杜甫蜀相)然力足以至焉,_,_;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_,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_,请君为我倾耳听:_,但愿长醉不复醒。_,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答案(1)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其孰能讥之乎(2)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与君歌一曲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