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体现说明类 考情分析2019年课标全国卷第38题第(1)问要求说明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方略的,第39题第(1)问要求说明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2018年课标全国卷第39题要求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2018年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1)问要求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2017年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要求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题型特点体现说明类试题主要依据具体的生活案例或者对某一问题的思考,考查考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与整体认知。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该模
2、式体现的经济生活知识是”“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有”“这表明”“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等。设问中常有“体现”“反映”“表明”“蕴含”等关键词。 解题指导类型解题指导归纳体现(说明)类(设问比较笼统,只是限定用哪一模块、哪一课或哪一框的知识)(1)此类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比较笼统,因而不宜先分解知识,而应先分解材料,即采取材料回扣知识的策略。(2)具体来讲,就是在确定大的知识范围的前提下,首先,划分材料层次(特别关注关键词),提炼每一层次材料的主旨;其次,根据每层材料的主旨,筛选限定范围的知识要点;最后,将材料和观点依次相结合组织答案。演绎体现(说明)类(设问指向具体、明确,如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
3、观的)(1)此类试题限定的知识点比较具体,因而应先分解知识,然后对应材料,即采取知识反扣材料的策略。(2)具体来讲,首先,要把设问限定的知识分解为几个要点;其次,针对每个要点,在材料中依次筛选与之相对应的关键信息,无关键信息与之对应的要点可舍去;最后,将材料和观点相结合组织答案。 典例分析典例1(2018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2017年11月,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
4、共提出2 639条修改意见;12月,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解析:本题属于归纳体现类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比较笼统,因而不宜先分解知识,而应先分解材料,即采取材料回扣知识的策略。首先,在确定大的知识范围的前提下,划分材料层次(特别关注关键词)
5、,提炼每一层次材料的主旨;其次,根据每层材料的主旨,筛选限定范围的知识要点;最后,将材料和观点分别依次相结合组织答案。具体分析如下:材料关键信息原理内容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坚持党的领导党中央征求社会各界对修宪部分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党依法执政,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广聚民智,形成修宪共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宪法修正案由人民
6、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评分细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2分)A: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2分)B: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工作出发点、落脚点(2分)AB(3分)A:协商民主(突出主体),发挥协商,多党合作,民主党派,广泛征求意见(2分)B:民主集中制、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决策、民主立法、三统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2分)AB(4分)A:全国人大的性质(2分)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人大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B: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全国人大行使立
7、法权(2分)AB(3分)典例2(2018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
8、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解析:本题属于演绎体现类。首先,要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进行分解。其次,针对每个要点,在材料中依次筛选与之相对应的关键信息,无关键信息与之对应的要点可舍去。最后,将材料和观点相结合组织答案。具体分析如下:原理内容材料关键信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领着乡亲们兴办利民工程
9、,帮村民脱贫致富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捐献工资答案: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精力。评分细则若答“价值观具有导向/指导作用”可给1分;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答出三点中的任意一点可给2分)若答“坚持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理念/信念/情怀”可给3分,其中答“不忘初心或一心为民”可给2分,答“信念或理念或情怀”可给1分;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10、的立场上”可给2分;答“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可给2分。若答“带领群众脱贫,走向富裕”或者“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任意一点可给3分;或答“个人在社会的统一中/在劳动与奉献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任意一点,结合材料,可给3分。不结合材料给2分。宾语前置说明类 考情分析2019年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2019年第40题第(1)问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2
11、018年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1)问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2017年课标全国卷第39题第(2)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题型特点此类试题的设问往往是先给定一个结论,然后要求“运用有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说明”,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 解题指导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一要明确说明什么,二要明确用什么知识说明,三要明确怎样说明。当设问指向不明确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分层,找出关键词、关键句,明确各层的意思。其次,分析各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各
12、层信息进行宏观整合,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主旨。最后,结合设问,从各层中解读出所需要的学科信息及学科某一方面具体知识的信息。如果设问指定了要运用的具体知识,应将该知识进行分解,再比照材料一一对应分析。 典例分析典例3(2018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材料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
13、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解析:首先,明确设问要说明的内容是“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其次,明确设问要运用的知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设问指定了要运用的具体知识,因此,先将知识分解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
14、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然后比照材料一一对应分析。最后,明确怎样说明,要结合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活动分析改革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说明什么用什么知识说明怎样说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小岗村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解放了生产力要通过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小岗村“大包干”改革,“三权分置”改革,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答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
15、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典例4(2020合肥模拟)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智慧支持、精神激励和道德滋养。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演绎出激活文化元素、实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回首改革开放走过的第一个10年,马庄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为把村民“拢”起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村
16、民挖掘村庄历史和民俗、非遗中药香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修建综合性农家乐体验中心,激发经济活力;追寻民间文化的思想价值,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焕发家风、乡风文明风尚;举办科学文化知识讲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丰富多彩,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马庄村实现了华丽转身,被誉为“华夏文明一枝花”。激活文化元素是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阐述。解析:本题设问指向不明确,首先,需要对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做法进行分层,找出关键词、关键句,明确各层的意思。其次,分析各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各层信息进行宏观整合,从整体上把握
17、材料的主旨。最后,结合设问,从各层中解读出所需要的学科信息及学科某一方面具体知识的信息。材料信息分层把握材料主旨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挖掘村庄历史和民俗、非遗中药香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修建综合性农家乐体验中心,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追寻民间文化的思想价值,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焕发家风、乡风文明风尚。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举办科学文化知识讲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乡村振
18、兴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答案: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题组训练(六)体现说明类主观题1夏季本应是猪肉销售淡季,肉价通常会下降,但今年却一反常态,多地猪肉价格强劲反弹,创下两年内新高。据调查,近两年,由于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猪农户基本上无利可图,养猪农户数量大大减少;由于生物能源的发展,玉米等一些粮食价格一路看涨,猪饲料的价格也就跟着上涨。专家认为,此次猪肉价格上涨是价格连续
19、下跌后的理性回归,由于价格上涨,养殖户在利益的驱使下会扩大生产规模,肉价不可能出现过度上涨,这正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调节的结果。依据材料,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经济道理。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分别与教材基础理论相衔接,做到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猪肉销售淡季,肉价不降反升,从不同的方面分析肉价上涨的原因以及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并进而说明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答案: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养猪农户数量大大减少,导致生猪供应量减少,猪肉价格上涨。价值决定价格。猪饲料价格上涨,养猪成本增加,导致猪肉价格上涨。
20、价格变动调节产量,影响生产经营。受利益驱动,过去两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猪农户数量减少,导致生猪供应量减少。此次肉价上涨,养殖户会扩大生产规模。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天下大同思想在21世纪的大回归。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
21、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以上论述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内容?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可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宗旨、基本准则角度分析作答。答案: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
22、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3在我国历史上,比较系统提出德治思想的是先秦儒家。孔子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对百姓应实行道德教化,并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也不排斥刑法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总体上看,先秦儒家在德、法关系上主张“德主刑辅”。法家的“法治”思想把法律的强制手段视为最有效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商鞅认为道德对于治理国家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反对对民进行道德教化,主张对民一味地驱之以法令。韩非明确
23、提出“务法而不务德”。我国传统的德治和法治思想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解析:本题关注传统德治和法治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设问属于典型的宾语前置类,回答时:一要明确说明什么;二要明确用什么说明;三要明确怎样说明。具体而言,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传统的德治和法治思想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的原因,实质上是要求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古代儒家和法家的治理思想属于传统文化,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
24、其糟粕”的态度,既要学习借鉴其中合理的思想,又要剔除其中过时的、消极的思想,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还要注入时代精神,丰富德治和法治思想。答案:文化创新需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学习借鉴我国传统的德治和法治思想,吸取其中的精华,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思想打下根基。学习借鉴是一个批判性继承的过程,通过剔除我国传统德治和法治思想中的糟粕,同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思想的发展。4习近平指出,只有在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
25、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时代关切,也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是如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解析:可从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角度进行说明。答案: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全面深化改革回应了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等时代关切,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