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特点,领会其象征意义。2.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3.在阅读过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和思想教育。【重点难点】1.把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特点,领会其象征意义。2.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3.在阅读过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和思想教育。【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周定舫(fn)(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工作。主要从事首都城市建设、工农业、文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任过
2、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后发表几千篇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2.背景链接出处:选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背景: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建成。意图: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写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巍峨( ) 矗立( ) 瞻仰( ) 奠基( )镏金
3、( ) 上溯( ) 重幔( ) 庑殿( )天堑( ) 镶嵌( ) 挑衅( ) 逾越( )梭镖( ) 序幕( ) 搀扶( ) 慷慨( )旌旗( ) 髻子( ) 五卅运动( ) (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高耸地立着。(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伟大的功绩。(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内心的愤怒显露在脸上。指控制不住内心的愤怒。( )形容山高而陡。(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总领全文心情:纪念碑总体特征:具体介绍纪念碑兴建经过及重
4、大意义位置、体量、题字碑文、碑身造型等十幅浮雕东面:、金田起义南面:、五州运动西面:、抗日敌后游击战北面: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抒发瞻仰感受默默致敬2.思考探究(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征是什么?(2)阅读25节,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语填空。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走到碑前到了平台(3)读第4小节填空:4小节的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历史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 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了人民_(4)读第5小节填空:第五小节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_与造型,揭
5、示它的_,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_和_。(5)你能根据此图的序号,准确的说出浮雕的名称吗?;。(6)为什么写浮雕时,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7)本文为什么三次提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两次提到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8)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
6、雄伟。三、质疑案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点拨要点一、预习案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巍峨(wi ) 矗立(ch) 瞻仰(zhn) 奠基(din)镏金(li) 上溯(s) 重幔(chn mn) 庑殿(w)天堑(qin) 镶嵌(xin qin ) 挑衅(xn) 逾越(y)梭镖(su bio) 序幕(m) 搀扶(chn) 慷慨(kn ki)旌旗(jn) 髻子(j) 五卅运动(s)(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矗立 永垂不朽 丰功伟绩 挑衅 慷慨激昂 怒形于色 峻峭 天堑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
7、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总领全文心情: 万分崇敬 纪念碑总体特征: 巍峨、雄伟、庄严 具体介绍纪念碑兴建经过及重大意义位置、体量、题字碑文、碑身造型等十幅浮雕东面: 销毁鸦片烟 、金田起义南面: 武昌起义 、 五四爱国运动 、五州运动西面: 八一南昌起义 、抗日敌后游击战北面: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抒发瞻仰感受默默致敬2.思考探究(1)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2)越过广场踏上台阶(3)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 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4)装饰 象征意义 民族风格 时代精神(5)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
8、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6)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革命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的三幅浮雕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情景,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从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鸦片战争起,按时间顺序介绍中国近代革命历程更能体现中国革命的艰难与人民英雄的伟大,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7)课文第2段、第4段、第11段,三次提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是因为这八个大字既是对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
9、和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又是对全国人民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庄严号召。同时,这八个大字,概括了建立这座纪念碑的重大意义,体现了这座纪念碑的主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两次提到的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既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的重要说明,又是对十幅大浮雕的内容的高度概括。为了强调纪念碑的重大意义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三次提到题字,两次提到碑文。(8)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巍峨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度和雄伟的特点。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地说明了双层汉白玉栏杆美观朴素、洁白耀眼的特点。7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