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阅读一、2021本溪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4分)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C.“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
2、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人们一般在什么场合下引用这句话?(2分)答案1.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2.【答案示例】人生不会完美,要有豁达的胸襟。(1分)一般在宽慰遭遇失败或挫折的人时引用这句话。(1分)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0分)(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3、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嘉祐二年轼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节选自苏轼序,有删改)【注】欧阳公:指欧阳修,与后文的韩(韩琦)、富(富弼),皆为北宋名臣。国士:一国中勇力或才能最杰出的人。公:指范仲淹。序:序言。评论、介
4、绍作品内容的文字。忧:指父母的丧事。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答案3.A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A项,两个“尝”都是“曾经”的意思。B项,或许/有时;C项,快乐/以为快乐;D项,如果没有/稍微。4.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文人相重”的佳话并不鲜见。语段(二)中,“”一句从侧面反映了众人对范仲淹的敬慕。(用原文语句填空)(1分)答案4.【答案示例】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3分。关键词:庙堂、江湖)5.【答案示例】恨子不识范文
5、正公(1分)6.请阅读语段(一)和语段(二),简要概括范仲淹的形象特点。(4分)答案6.【答案示例】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著书立说,颇富文采;追求仁义礼乐、忠信孝悌。(每点1分)【解题思路】阅读语段(一)和语段(二),读懂文章的大意,从中归纳概括出范仲淹的形象特点即可。【参考译文】(二)嘉祐二年我考中进士,开始被欧阳公赏识,又通过欧阳公结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一国中才能最杰出的人(的礼节)对待我,(对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用靠他的文章即能显现,他的文章也不用靠序言即能流传。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他的)母亲守孝,(那时)就已经有了为天下而忧、要使天下太平的愿望,所以写万言书给宰相,为天下人所传诵。如今他的文集有二十卷,其中(收录)诗赋二百六十八首,文章一百六十五篇。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的追求,就像饥渴之人对饮食一样,想要片刻忘记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