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唐雎不辱使命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2.找出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同“”,(2)仓鹰击于殿上“”同“”,j fun xin qin jn ou no 错措放置。仓苍灰白色。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辱没、辜负。交换。施与恩惠。愤怒的样子。摘下帽子,光着脚。平民。面露胆怯之色。明白,懂得。2.一词多义辨析派,派遣,动词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使”是出使。两个“使”都是动词生气,发怒,动词愤怒,名词裸露,动词只,仅仅,副词成年男子,名词发语词,无实义3.词类活用解释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4.古今异义区分只是指不弯曲吉祥指休息虽然这样转折连词三、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战国
2、策的编订者,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主要生活在元帝、成帝时代,曾任光禄大夫,受命收集整理经传诸子诗赋,写成别录一书,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学著作。另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有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本文是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的?点拨:秦国“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却仅“以五十里之地存”。“秦王不说”,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见安陵之弱。秦王自称“天子
3、”,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国之强。2.唐雎同秦王进行了怎样针锋相对的斗争?点拨: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重申“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秦王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以“士之怒”进行反击,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3.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点拨: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雎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4.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