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4 免疫调节(Ⅰ)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12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4 免疫调节(Ⅰ)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4 免疫调节(Ⅰ)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4 免疫调节(Ⅰ)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4 免疫调节(Ⅰ)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4 免疫调节(Ⅰ)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4 免疫调节(Ⅰ)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4 免疫调节(Ⅰ)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节免疫调节()目标导航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2.观察教材图215,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P35)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布B细胞和T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发育的场所为骨髓,T细胞发育的场所为胸腺,淋巴细胞集中分布于淋巴器官。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阅读P3637)1人体的三道防线防线组成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作为抗原的物质应位于病原体的表面。根据抗原

2、的概念可知抗原具有特异性;抗原一般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可知抗原具有大分子性;从免疫识别的角度可知抗原具有异物性。(2)抗体:专门攻击抗原的蛋白质。(3)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分泌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称为细胞免疫。判断正误:(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2)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3)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4)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5)体液免疫通过产生浆细胞来清除抗原。()(6)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3、答案(1)(2)(3)(4)(5)(6)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1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分化和生成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种类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来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基础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1人体内的淋巴细

4、胞最初来源是什么?答案骨髓造血干细胞。2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能消灭一些病菌,是否属于第二道防线?答案不是,应该属于第一道防线,因为唾液和胃液直接与外界相通。3结合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析吞噬细胞参与了哪些防线呢?答案参与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1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B体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C皮肤油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D抗体对毒素的中和作用问题导析(1)病原体尚未侵入机体时机体对其的防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如C选项。(2)病原体一旦侵入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即发挥作用,其中前者不具有特异性,如B选项;后者具有特异性,如A、D选项。答

5、案B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非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基础上产生。()(2)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3)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针对性强。()(4)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答案(1)(2)(3)(4)二、体液免疫1体液免疫的过程2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1)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2)二次免疫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更强,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3)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

6、:4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哪些?答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5吞噬细胞在免疫中有哪些作用?答案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吞噬和消灭抗原的作用;在特异性免疫中起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病原体特有抗原;吞噬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6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吗?答案识别所有抗原的是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无识别作用的是浆细胞。7如果把T细胞完全摧毁,免疫功能会不会全部丧失?答案不会,非特异性免疫会保留,体液免疫会保留一部分,原因是可以通过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和记忆B细胞进而产生浆细胞。8为什么成人比儿童不易患传染病?答案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

7、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时,其很快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有些抗原诱发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终生记忆、因而动物或人对这种抗原形成了终生免疫能力。二次免疫反应不但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之消灭,所以成人比儿童不易患传染病。2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在和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问题导析该图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可知细胞、细胞、细胞分别是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过程是浆细胞

8、分泌相应抗体。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是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指抗体。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不需要吞噬细胞参与。答案A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过程吞噬细胞缺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2)B细胞缺失仍能通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来抑制肺炎双球菌数量的增加。()(3)记忆细胞对抗原维持较久的免疫能力。()(4)过程指T细胞呈递抗原。()答案(1)(2)(3)(4)解析过程还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

9、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答案B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答案B解析大面积烧伤严重破坏了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护理不当极易受病菌、病毒感染。故选B。3如图

10、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和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和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答案C解析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记忆细胞在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B细胞和T细胞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暂时处于不增殖状态,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继续增殖、分

11、化。c、d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如图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3)浆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约能产生2000个抗体。浆细胞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答案(1)细胞B、细胞C、细胞E细胞B、细胞C、细胞E(2)抗原细胞E细胞D沉淀或凝集反应(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解析(1)细胞A、B、C、D、E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其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T细胞、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2)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进行二次应答,以更快的速度消灭抗原。(3)浆细胞是一类分泌细胞,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以适应分泌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