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2.仔细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这种语言的妙处。研读探究请速读文章,找出作者描写自己身体状况的语句,并理清作者的身体变化。(1)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2)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
2、3)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4)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5)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6)而我似乎已经衰竭。逐渐恶化:疼痛发烧逐渐恶化:疼痛发烧新伤剧痛新伤剧痛极具痛苦麻木极具痛苦麻木研读探究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作者的内心体验有哪些变化?找出描写内心体验的语句,并理清这种变化。(1)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东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2)“我要死了。”(3)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担忧
3、担忧哀叹哀叹坦然坦然研读探究 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内心的体验、观景的思绪也在发生变化。作者多次写身体感受到底有什么作用?u 侧面描写自然环境之艰险u 以作者的身体状况为线索u 体会作者乐观坚强的精神品质我始终认为,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要是有一百次机会让我选择,第一百零一次我仍然选择苦难。刘延如风的马丽华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的马丽华在文中反复描写自己身体的难受,还有什么表达效果?苦难美+悲壮美+体验感大自然并不因也不为谁的存在而存在,即使没有人类它依然万古长存。万千物象合成一个自然,万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无遗地包容了一切,当然包括微不足道的人类,也包括更加微不
4、足道的个人命运,以及通常我们所称之为欣悦或苦恼的幸与不幸。马丽华藏北启示:超越苦难第一组(描写的句式)品析语言(1)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2)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用语精简而准确,形象性强,短促的句子节奏语言精准又生动形象,长短句结合(1)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
5、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2)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比喻。幽默之中,透露出作者乐观、坚强的精神,和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幽默调侃之中,作者乐观、坚强的精神跃然眼前。品析语言第二组(幽默的点染)品析语言(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该看什么有意显示、炫耀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震撼敬畏第三组(蕴含的哲思)(2)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
6、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有什么含义?)开启孕育源远流长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品析语言第三组(蕴含的哲思)(3)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东的近旁。(“的确”二字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自然、敬畏自然赞美人挺立于伟大自然面前的卓绝风姿富有哲理意味品析语言第三组(蕴含的哲思)语言之妙看似随意,实则精巧、准确传神调节着全文的节奏闪烁着哲思、情感的火花流畅自然、张弛有度平易处读来轻松自如锤炼处则需细细品味吸引读者对大自然的礼赞、敬畏之情。拓展延伸1.阅读马丽华的藏北游历,增进对藏北、西藏的认识。2.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