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教案:2.4《柳永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9514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教案:2.4《柳永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教案:2.4《柳永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教案:2.4《柳永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教案:2.4《柳永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柳永词两首一、整体把握望海潮 读望海潮应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的铺叙。在“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学科王陈振孙评柳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词是最具代表性的。雨霖铃 这首词是写

2、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这是秋天骤雨刚停的黄昏,是舟楫齐备、急待出发的时刻。对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的。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正当离人依依难舍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了,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只能堵在心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个“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

3、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二、问题探究1.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2.雨霖铃词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一

4、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3.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

5、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关于练习 一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学科王学科王设题意图: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学科王参考答案: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

6、、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二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试着体会全词的参考答案: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三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品很多。不过,同是写离别,情调上却有着很大差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别,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之别请你从读过的诗词中再找出一些来,略加分类后抄录下来,并就其中一首写一篇赏析短文。设题意图:古代作品中同题材的名句名篇很多,可以帮助学生以此为契机,引出其他相关的积累,达到旧知和新知的融合。参考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