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854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三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试题:3-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12题。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ABC D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始终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第2

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有序地转移出去。答案:1.A2.D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35题。3图中、分别表达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4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过快B区位选择变化C职业收入差异 D产业结构升级5“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

3、成解析:第3题,依据不同年代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可判断,刚改革开放时该城镇第一产业比重高,到城镇发展的较高阶段一般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第4题,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能反映产业构成的变化,图中显示人口职业构成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说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5题,就地式城市化必然是当地原有乡村转变发展为城镇,则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答案:3.A4.D5.C6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读图,回答(1)(2)题。(1)概括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2)据统计,在2010年11月上海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超过900万,

4、其中务工、经商人员占78.3%。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和区域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大,中部高,南北低。第(2)题,城市化的拉力因素(就业机会、社会福利、经济水平、收入等)吸引人口向上海迁移。答案:(1)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2)上海市工商业发达(或二、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所以吸引了大量经商、务工人员。一、选择题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完成12题。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

5、用地面积。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A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第一产业发达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城市化水平较高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上海城市用地人口密度较小,说明上海人居环境较好;同时上海市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高,说明单位面积经济产值最高,即土地经济效益高,则上海城市化质量最高。第2题,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即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大,可能与重庆多山地,少平地有关;城市用地经济

6、密度低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低,可能与经济发展较落后有关。故A项正确。答案:1.B2.A(2014年东莞模拟)东莞虎门港于2012年7月11日在上海举行“东莞虎门港2012上海推介会”,现场签约合作项目12个,引入投资159亿元。这12个项目涵盖了精细化工产业链的龙头项目、精细化工深加工项目、企业总部项目、产学研项目等,其中有10个项目属于石化类,将全部落户立沙岛石化基地。据此回答34题。3东莞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地理位置优越内销市场广阔外销海运、物流便利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石油资源丰富A BC D4东莞虎门港着力打造珠三角石化产业集聚区,其主要目的是()A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B降低

7、产品的销售费用C增加就业,提高城市人口比重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解析:第3题,虎门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珠江出海口东岸,地处珠三角经济区中心位置;东莞的内销市场广阔,外销海运、物流便利;东莞市政府对项目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该地区石油资源并不丰富。第4题,产业集聚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产生集聚效应。答案:3.A4.A读“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完成56题。5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6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

8、取的措施有()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A BC D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率较低,所以增长潜力较小;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增长率较高,说明发展空间较大;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第6题,根据所学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结合该地实际可采取的措施应为。答案:5.C6.B“要敢于叫板世界名城!”这是深圳在城市发展中提出的要求。读珠三角都市圈示意图,回答78题。7促使深圳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因素是()A大力推进工业化 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 D香港的产业

9、转移8下列关于珠三角都市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珠海的服务范围比广州大B香港与广州相比,金融、贸易、商业的服务范围更大C与国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地理位置最优,腹地最广D与国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没有核心城市,市场小解析:第7题,深圳的发展和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第8题,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与广州相比,其服务范围更大。答案:7.B8.B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用/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910题。9.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10、)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10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析:第9题,表中信息显示山东省/U的比值一直明显大于0.5,说明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即工业化快速发展而城市化发展较慢。第10题,城市是以二、三产业活动为主体的区域,所以城市化发展较慢会限制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9.A10.B(2013年江苏六市联考)长

11、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乙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A南高北低 B南北低,中部高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12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解析:第11题,根据图例所示城市化水平可知,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中间高,南北低。第1

12、2题,苏州受政策和外向型经济影响最大,南通受优惠政策影响大,杭州受政策、农村工业化影响大。答案:11.B12.A下图为我国两省1965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14题。13造成广东省、辽宁省城市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A BC D14制约两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解析:第13

13、题,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第14题,辽宁、广东两省在区域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影响着产业的升级换代,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答案:13.D14.D二、综合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如下表)。(1)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

14、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2)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区(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解析:第(1)题,影响城镇化的第一因子,包括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等方面,注意从工业结构入手,工业结构的差异影响经济的发展。第(2)题,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答案:(1)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络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

15、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2)(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是全国发展基础较好、体制环境较优、整体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材料二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1)试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扩大对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2)简述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对沪宁杭大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3)从位置、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环

16、渤海和新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解析:本题以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两大区域为背景,考查了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差异等知识点。第(1)题,其影响可以从交通、第三产业、工业、城市化、产业结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区域内中小城市的建设可分散大城市的职能,缓解大城市的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大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发展。第(3)题,对表中空格进行填充时需要着重考虑资源的不同点。答案:(1)增加交通便利度,带来物流和旅客,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商业地位和中心城区土地价格,扩大城区的范围;伴随优惠政策的出台,投资规模增大,促进了工业化发展,进而带动城市化发展;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分散大城市职能;缓解大城市的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大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