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说第2课时新课导入疏通文意课文朗读课文探究拓展赏析课堂小结课文探究整体感知(1)一开篇作者就亮出了他的什么观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深层探究(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
2、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一)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
3、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延伸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关于马的诗句和成语有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呢?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人仰马翻:人马都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激战后伤亡惨重,狼狈不堪。也比喻忙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兵看主帅马头行动。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
4、人。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成语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形容为正义之事而战死杀场。出自清朝黄遵宪聂将军歌:“欲将马革裹尸还,万骨如山堆战垒。”犬马之劳:犬马,臣子对君主的自称。比喻甘愿像狗和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劳。现多用于表示心甘情愿听别人驱使,为之效劳。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三回:“李某不才,食禄多矣,无功报德,愿效犬马之劳,统领军卒,离城下寨。”课堂小结退出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是文辞形象简练,蕴藉含蓄,读起来迴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特别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要学会珍惜一切,努力磨练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