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重点实验6: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解析:选D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培养用具和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否则会引起杂菌污染,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气时,大量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必须供应充足的氧气;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2、,从而减小误差;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2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依自身研究的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在酵母菌种群增长的不同阶段,可以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消耗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解析:选D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后减,故在酵母菌种群增长的不同阶段,可以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在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种群年龄在组成上处于稳定期;d
3、e段种群个体数量下降,其原因主要是营养物质的消耗,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本实验在前后之间形成自身对照。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解析:选B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时,若环境适宜生存,由于起初种群数量不多,环境条件(食物、空间)优越,天敌少,环
4、境阻力小,种群表现出种群增长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增多,环境阻力使种群增长速率减缓,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在K/2时4个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K值指的是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与环境阻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此最先达到K值并积累有毒物质,导致种群数量最先开始下降,所以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用的时间I。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
5、28B100.15C(1)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_,从而减小误差;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再计数。(2)据表格判断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_。(3)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_天的增长速率最大;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_。(4)请根据表格内容,设计温度之外的变量,实验数据填入表内C组空格内。解析:(1)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从而减小误差;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2)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温度。(3)据题图分析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2天增长速率最大;A、B组的实验处理区别在于温度,说明A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答案:(1)摇匀培养液稀释(2)温度(3)2A组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4)见表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C1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