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古诗文默写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安徽中考帮语文知识帮第28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作家作品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九年级上册诗歌精讲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僻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遭受贬谪的时光。内容:“巴山楚水”概括诗人辗转流徙的荒凉地域之广大;“二十三年”概括被贬时间之长。描述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第28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九年级上册炼字
2、:“凄凉”“弃”写出了诗人常年被贬偏远之地,寂寞虚度年华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作用: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第28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九年级上册译文: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像王质一样感到恍如隔世、物是人非。修辞:用典。连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第28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九年级上册译文:沉船的旁边有千艘船驶过,枯朽的树木前已是万树峥嵘,一片春色。修辞:比喻。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比
3、喻久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也借用景物的变化,表现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第28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九年级上册哲理: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或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深刻哲理。内涵: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28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九年级上册译文: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凭借这杯美酒振作精神吧。炼字:“暂”,即“暂且、姑且”。姑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来振作精神,表达了对朋友情谊的感谢;一个“暂”字,表明诗人的旷达是惆怅中的旷达,旷达之中也有隐隐的感伤(悲凉、无奈、对未来的担忧)。写法(作用):直抒胸臆。点明酬赠之意是“长精神”,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第28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九年级上册全诗主旨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长期被贬荒凉之地的艰辛,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无限伤感和久遭弃置的愤慨不平之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生活中去的坚定信念和乐观心态。第28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