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山子传苏轼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透过细节描写赏析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神情风貌与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方山子的行径及精神风貌的解读,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同时体会作者隐约委婉的叙事风格。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1.本文作者用了什么叙述方法?和一般传记一样吗?倒叙2.用文中的一个词表明作者为方山子作传的原因异方山子的“异”文中表现
2、在哪些方面?形象塑造异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壮年 折节读书,有志不遇晚年无所遇合,遁光、黄间生活经历:生活态度: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行为作风:自得精悍精神风貌:老朋友遭贬,竟不答而笑。富贵杰出而隐.文本拓展苏轼的道家思想“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方山子的“隐”,是不是真正的消极遁世?方山子的由侠到隐、由入世到出世,不可能是思想感情上的彻底消解,作者已经从他的神情上看到了这一点:“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3、文章最后的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作者对方山子隐逸一事及价值观的情感倾向?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独特的人生道路选择与超脱的人生价值观的赏识之情。知人论文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知人论文在杭州太守任,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修六井,筑西湖堤,后守林希将其命名为苏公堤,“苏堤春晓”名闻天下。在杭州
4、太守任,捐黄金50两,建安乐坊,三年医愈千人。在密州除密州蝗灾。在徐州黄河泛滥,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九寸,苏轼禁富民出城,亲临城上,带领军民抗洪,夜宿于城上,奋战两月余,筑长堤984丈,洪水渐退。在扬州罢扬州芍药万花会,深得民心。在武昌,上书太守要求禁杀婴儿,尤其是女婴。成立救儿会,救活婴儿数千人。在惠州,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西两座铁索桥。在惠州、儋州等地打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问题。在儋州,传学与海南学子,其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探讨文章的主旨1.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2.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艺术特色:1、奇妙的构思。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
5、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一概述:方山子其人,别号的由来。二叙述:他乡遇故知三倒叙:一世豪士四补叙:放弃富贵五议论:类比光、黄异人(对方山子之赞颂)文章结构2、隐约的折射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的不遇,又写自己的诗文被祸,不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委婉。我想对方山子说(用一两句古诗词):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想
6、对方山子说(用一个对偶句):慕侠读书,使酒好剑,谈兵论史,亘古男儿陈季常;徒步高冠,庵居蔬食,抛宅弃田,岐亭隐士方山子。现实意义我富贵我富贵异人异人我想对土豪说(用整句):珠光宝气,难以掩盖内心的空虚;奇装异服,越发显出文化的贫乏;炫奢夸富,更加昭示品位的低下。练习:1.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
7、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D练习:2.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译文:。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译文:。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译文:。他家里只看到周围空空的四堵墙,可是他的妻儿和奴婢都有自得其乐的神情。于是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用兵方法和古往今来成败的道理,自以为是当代杰出的人才。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建设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社会表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业:1.分层训练 2.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