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组 第六课最后的姿势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举国齐哀,至今仍是人们难以忘怀的伤痛。大地震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其中就有这样一个老师,他把生的希望给了学生,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师德与师魂,他就是谭千秋。课文导入【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
2、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目标谭千秋(男,中共党员,终年51岁)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湖南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爱生如命,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人物简介咬准字音字词精讲字词积累字词精讲洗漱吱吱声废墟凹陷
3、诠释生死攸关塌陷砸血肉模糊坍塌撑绘声绘色眼含热泪瞬间腾空而起谭千秋震撼课文讲解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几部分,讲了哪些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和谭老师一大早所做的事。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上课时突发地震,谭老师用身体护住了学生。第三部分(第811自然段):地震后,人们被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壮举感动了。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总括了谭老师的高尚师魂,点明了中心。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1、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默读全文,圈划出表示叙述顺序的关键词。3、根据叙述顺序分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4、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学习任务二:再读
4、课文 感悟人物形象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文中三处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语句。细读三句话,圈出最让你感动的词语,写一写你的想法。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课文讲解谭老师立即将他们到课桌底下,双手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住了四个学生。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交流句式:我从这个词中感受到谭老师关注细节学习任务三:品读课文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1、自读课文27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场景的句子。2、细读品味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学习任务一:
5、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1、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默读全文,圈划出表示叙述顺序的关键词。3、根据叙述顺序分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4、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1、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默读全文,圈划出表示叙述顺序的关键词。3、根据叙述顺序分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4、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课文讲解【学习方法步骤】1、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默读全文,圈划出表示叙述顺序的关键词。3、根据叙述顺序分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4、同桌交流,相互
6、讨论。环境描写课文讲解天空阴沉沉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思考一:课文中第2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可以删去吗?为什么?思考二:这三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细读感悟课文讲解细读810自然段:读出不同的人对自己看到场景的描述。选择一个人物看到的或感受到的那一幕细细品味,圈画出让你最有感触的词句。细读感悟课文讲解“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救援人员)“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
7、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学生)“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老师)细读感悟课文讲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的姿势,是一个_的姿势,是一个_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将_。爱责任英勇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最后的姿势: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主题探究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突发时,护卫了四个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他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课堂拓展课文讲解本文的社会影响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小练笔课后思考1、谭老师,我想对您说:2、写一篇读后感。3、搜集地震中的其他感人小故事,精读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