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五个标志解决文言断句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文言文阅读高考定位高考试卷第四大题,分值19分。怎样考三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考什么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2019年高考延续2018年的变化特点,将文本选择的视角转向了史记。选择题分别为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第四题文言翻译题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难易度问题的设置和往年相当。从试题难度上来看,难度不大。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1.选文上,关注人物传记,适当拓宽其他文体。2019年各高考卷人物传记所选的人物,性格各异,突出了人物端正的品
2、行和美好的品格,寄寓了高考命题者的理想,突出对考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所选人物大多为官员,而且是清正廉洁的清官形象。除了传记文以外,我们还要注意杂记文、论说文等文体。2内容上,把握客观试题,多重视主观试题。在把握客观试题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多重视主观试题。2019年高考卷中文言主观题分布情况:全国卷、全国卷、全国卷1个,10分;天津卷1题,8分;浙江卷2个,11分;江苏卷2个,14分;北京卷3个,17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
3、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
4、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虚词标志“也”,表示判断,其后应断开。句子成分前一句主语是“贾谊”,后一句主语是“吴廷尉”。“为河南守”的主语是“吴廷尉”,二者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且“甚幸爱”的主语应是承前省略的“吴廷尉”,故应在“门下”后断开,据此排除B项。“
5、于郡中”应作“闻”的后置状语,故二者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