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合肥模拟)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析: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
2、场问题,故B项错误;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C2(2019汕头模拟)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这一做法()A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B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解析:由材料“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说明这些做法有利于形成反对侵略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1937年以后,故A项错误;由材料“
3、根据日军侵华”可知不是红军战略转移,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1931年后”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D3(2019广州模拟)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时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1933.1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193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1933.8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1933.11中共中央为“中日直接交涉”宣言1934.1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1934.4中共中央为日
4、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1934.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A.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B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C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解析:由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可知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侵略,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4(2019泉州模拟)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南京
5、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嚣尘上。台儿庄战役之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解析:根据“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表明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1937年9月,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3月,故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抗战才转入相持阶段,故不能扭转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故D项错误。答案:A5(2019三明质
6、检)19311935年,部分根据地在土地革命中,实行“没收富农土地、从肉体上消灭富农”的政策。延安时期,采取了“切实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的政策。政策的转变是基于()A富农的反抗斗争加剧B根据地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解析:在1927年至1935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而在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取代国内的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富农甚至地主阶级都成为我党团结抗日的联合对象,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对富农政策的调整和改变,故C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两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答案:C6(2019珠海
7、质检)梁漱溟说强国日本准备数十年侵略中国,而中国长时间内战,教育经济国防都落后,理论上日本征服中国应当很容易,可抗战四年中国依然存在,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这反映出()A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开始破产B中国国力强大是抗战胜利的前提 C日本的侵略战争拖垮日本经济D中国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是合理的解析:根据材料“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表明我国地大物博,只有通过持久战,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故D项正确。答案:D7(2019上饶模拟)下面为19361945学年度全
8、国中学学校数发展趋势图。从图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有利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B我国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C教育与救国相结合的特点D发展中等教育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解析:根据图表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事业较快发展的1938年至1945年,正值全面抗战时期,故C项正确;在无产阶级政权之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创建真正属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在1936至1938年,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图表中并没有对中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C8(2019濮阳模拟)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中记载:“1944年,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
9、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敌后战场转入反攻。”这主要反映出1944年()A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B日军持续进攻战略效果明显C敌后根据地合法地位得到认可D民主党派已支持中共的主张解析:根据题目中“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得出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故A项正确;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A9(2019福州模拟)抗战后期,除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
10、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国内广泛流传着“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的诗句。这突出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中共领导核心地位最终确立C国共力量对比的根本扭转D中国社会变革方向基本明朗解析:据材料“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延安无土不黄金”可知中国共产党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引起人们的向往与重视,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涉及,排除;B、C两项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10(2019皖南八校联考)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
11、,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解放战争之前,东北地区是我们党在兵力和实力上唯一超越国民党的战区并以东北解放区为战略基地逐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11(2019茂名模拟)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决定()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
12、党主力部队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解析:野战军番号由“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分别更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更改“野战军番号”,未涉及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故A项错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召开,时间上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是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9济南模拟)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
13、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解析:这次会议中出席代表及选出的委员中民主人士和其他非党人士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联合政府的倾向,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宁德质检)(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仅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也将威胁
14、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将矛头指向苏联。1937年8月,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一个多月后,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国承诺不与第三国缔结共同反苏的协定,苏联也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19371939年,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2.5亿美元,用以购买苏联的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19371941年间,苏联对华派遣了大批的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宣称:“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同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减少直至停止了对华援助。1942年3月,苏联召回了全部在华军事顾问。1943年,苏联声称,“对于中国政府事件不再打算
15、有任何的关心”。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在达成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以及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等秘密协议后,苏联决定出兵中国东北。4月,苏联废除苏日中立条约。8月上旬,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突袭并一举歼灭之。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1941年间苏联对华援助的措施,并分析苏联援华的原因。(11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并加以简要评价。(1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对华派遣了大批的空
16、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由“不仅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也将威胁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将矛头指向苏联”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演变,根据材料第一段信息可得出前期援华抗日,中期改变立场,停止援助,后期出兵东北,谋取利益;第二小问评价,首先从苏联、中国两个方面的角度回答。答案: (1)措施:签订条约,允诺不与日本结盟;提供援华贷款以购买军事装备;派遣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原因:德日法西斯的扩张威胁苏联的安全;出于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和支持;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祸水东引。(2)演变:前期援华抗日;中期改变立场,停止援助;后
17、期出兵东北,谋取利益。评价: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和多变,体现其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前期的对华援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勇气和信心,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客观上减小了日本对苏联的威胁;中期停止援助,不利于中国抗战;后期的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灭亡和中国抗战胜利进程。苏联的某些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表现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一面。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
18、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紧扣论点、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解析:材料提到了一个民族的觉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二是有出路,勇于变革。本题要求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史实来说明,学生可以选择抗日战争,也可以选择罗斯福新政来说明,但必须分“危难表现”和“变危为机的措施”两个方面作答。答案:示例一说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随着日本大规模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最终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示例二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应对,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在危机面前,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实行“新政”,推动了美国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在维护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渡过了经济、政治危机,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一模式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效仿,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以上示例任选其一作答,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