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时事背景】2012年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是15年前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场所。此时,这里的气氛庄严而隆重。会场摆放着鲜花,正中悬挂着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庆祝大会暨就职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更加绚丽的色彩。【创新试题】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是15年前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场所。2
2、012年7月1日,这里的气氛庄严而隆重。会场摆放着鲜花,正中悬挂着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据此回答12题:1.香港回归十五年来,“一国两制”的理念得到成功实践。这表明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表明A.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B.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台独”C.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所接受3.香港与内地的差异会长期存在,但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应不断深化双方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使香
3、港与内地在互相理解中走向共同繁荣。这启示我们A.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C.要树立整体的意识和全面的观点 D.坚持联系的观点,重视量的积累4.之所以要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努力推动两地交流合作,努力维护香港社会繁荣稳定。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因为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认识服务于实践并由实践决定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各方面经济贸交流日趋频繁。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来说,加强两地经贸合作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两地经济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有利于港人治港A. B. C
4、. D. 2011年6月30日,狮子山下华灯璀璨,香江两岸歌声如潮。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30日晚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据此回答68题:6.女声独唱明日恩典、男女声二重唱中国人、大型舞蹈诗清明上河图选段等,充满浓郁的中国情怀和香港特色,生动诠释了香港与祖国割不断的血脉联系和香港同胞爱国爱港的赤诚情怀。这说明A.文化具有民族性 B.文化发展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C.艺术是主观想象的产物 D.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继承7.整台晚会分传承中国心、跃动繁华港、名扬全世界、融会创新路、共建好明天5个单元,集中展示了香港回归祖国15年来的心路历程和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指引下开
5、创美好未来的豪情壮志。这说明A.经济决定文化 B.政治决定文化C.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 D.文化与政治相互融合8.香港文化的独具特色说明A.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B.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C.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D.抓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2012年月日晚,香港友好协进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联欢晚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周年暨香港友好协进会成立周年。据此回答910题:9.近些年来香港友好协进会的会务工作,在各界朋友和全体会员的鼎力支持下,成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等爱国爱港人士的重要“活动平台”。这说明A.量变与质变互为前提 B.做工作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6、C.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D.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10.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中华爱国者11.要理解香港文化,先要寻根,找回失落了的身份。五十年代,很多知识分子涌到香港,作家有刘以鬯、张爱玲、金庸、梁羽生等,文学蓬勃,此外还有岭南派的画家、音乐家、电影导演来港。一位诗人说:“香港文化对外交流时好像只有内地和台湾的交流,香港只是主持人的身份。”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香港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参考答案】1.B 2.A 3.B 4.C 5.C 6.A 7.D 8.C
7、9.C 10.C 11.(1)通过商业、教育等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借助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进行文化传播。(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正确处理其他各民族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各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以各民族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其文化的有益成果。(4)在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5)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