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种树郭橐驼传课后篇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橐驼(tu)窥伺(c)病偻(l)移徙(x)B.寿且孳(z)其莳也(sh)伛偻(yl)佝偻(gulu)C.蕃盛(fn)见长人者好烦其令(zhng)勖尔植(x)缫而绪(zo)D.辍飧饔(sn)传其事以为官戒也(chun)鸡豚(tn)因舍其名(sh)答案B解析A项,“伺”应读“s”;C项,“缫”应读“so”;D项,“传”应读“zhu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抑耗其实而已B.既然已,勿动勿虑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答案D解析A项,古义:它的果实。今义
2、: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B项,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C项,古义:疏松还是密实。今义:稀疏与稠密。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介词,把。B项,连词,因而。C项,连词,表目的,来。D项,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名我固当旦视而暮抚早实以蕃其筑欲密非
3、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A./B./C./D./答案A解析是名词用作动词,是名词作状语,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B.吾又何能为哉C.理,非吾业也D.苟有能反是者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以(之)为”;C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反(于)是”。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
4、中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A.B.C.D.答案D解析这段文字是说柳宗元与山水的结缘,照应文段开头的“偶然”一词,可排除A、B两项;照应“被动”“无奈”两词,可排除C项;因“或许”句式连缀;中“与此相应”,指代的内容,所以跟在后面。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5、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
6、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7、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C.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D.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答案D解析可以先根据句末语气词“也”“者”断开两处,再根据句首词“若”“苟”等断开两处,最后依据具体的内容分析断开其他几处。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培,即培土,也叫壅土。为保护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垒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进植物根部发育等作用。B.缫,把蚕茧
8、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缫丝是制丝的一个主要工序,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C.鸣鼓,指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课文中“鸣鼓而聚之”就是取此含义。D.飧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时亦是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客始至之礼;饔,即将币之礼”。答案C解析C项,课文中的“鸣鼓而聚之”是官员鸣鼓召集百姓训导。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橐驼是个身份低下的小人物,却处处表现出他的不同寻常:欣然接受丑陋之名,身怀种植绝技。B.郭橐驼种树之法为顺其自然,不善植者看似用心实则妨害。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得真实生动。C.郭橐驼认为自己有本领让果树早结果,并且果实丰硕的秘诀是他没
9、有伤害果树,没有仇视果树。D.本文兼有寓言性质,通过郭橐驼的事例,规劝为政不可扰民,要“顺天致性”,让百姓休养生息。答案C解析C项,“认为自己有本领让果树早结果,并且果实丰硕的秘诀”错,原文为“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意思是“并没有本领使它果实结得早且多”。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2)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参考答案(1)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豪富人家(种树)以观赏游览及种树卖果的,都争着迎接和雇用郭橐驼。(2)早早地把你们的线织成布,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课时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实际用时:分钟
10、满分:38分实际得分:分一、课外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梓人传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
11、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
12、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有删改)注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砻(lng):石,磨刀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B.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
13、/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C.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D.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答案C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梓人是对古代木匠师傅的专称,我国的土木工匠都尊称楚国的鲁班为祖师。B.京兆尹是官名,相当于今天首都所在城市的市长。C.第四段共运用了六个“天下”,它们的意思都是指当时的全中国,而非全世界。D.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为“刘柳”。答案A解析
14、A项,“我国的土木工匠都尊称楚国的鲁班为祖师”错误,鲁班,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匠师傅随身带的东西,都是关于测量方面的工具,并无体力方面的像磨刀石、刀斧之类的用具,说明他是一个智者,并非出粗力的土木匠。B.文章以“余”(即“我”)进入文中,见证了木匠师傅的所言所行,先是笑之无能,后是称赞其“工大”,这样写的目的是说明这位木匠师傅确实有本事,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度。C.木匠师傅专其心智,用智谋来善度材,来指挥人,别人对他口服心服,做一个好皇帝也应该与此同理,只是统率的对象不同而已。D.木匠师傅的言行举止,很多可以用到皇帝治国
15、、丞相辅佐上,木匠把自己的名字写到梁上,既是表明功绩,又是承担责任,这位木匠也是很伟大的。答案C解析C项,“做一个好皇帝也应该与此同理”错误,由原文可知,应该是指做一个好丞相才是与此同理,而不是好皇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2)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参考答案(1)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2)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参考译文裴封叔的
16、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
17、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后来,京兆尹要整修衙门,我经过那里。(我)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会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
18、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役使。他大概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
19、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使他们升或降,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
20、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二、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前些日子,笔者先后陆续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诗词作品。诸位参赛者对祖国的赞颂、对家园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对明天的
21、美好憧憬,令人很感动。这些大赛主要面向广大基层作者,他们的作品很多都是有感而发,表达自身体会,是以大众的心态反映大众的心声,满腔热情、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美好情愫。中有纯真,平易中见诚挚,别呈一番景象。有的作品典雅周正、雅俗相融,劲道十足、,营造出圆融厚重的境界;有的作品亲切恬淡、莹洁清澈,高古中有温柔,刚健中有,常世常情中别有超然之韵。但是也有一些作品,尤其是来自一些大学生的作品,尽管技术纯熟,辞藻优雅,缺点也十分明显,突出表现是个性不足,共性化的题材和词汇较多,面目相类,视角偏窄,等等。很多人都爱写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新意,写出诗味。(),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美学发现,缺
22、少深刻的生活感触和哲学思考。(有删改)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笔者陆续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工作,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诗词作品。B.笔者陆续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工作,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作者的诗词作品。C.笔者先后陆续充当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诗词作品。D.笔者先后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作者的诗词作品。答案B解析A项,没有补上“基层”的中心词。C项,“先后陆续”语义重复没修改,也没有补上“基层”的中心词。D项,“参加”与“评委”搭配不当。6.依次填入文
23、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淋漓尽致质朴智趣盎然淳厚B.生动形象稚拙意兴盎然敦厚C.淋漓尽致稚拙智趣盎然敦厚D.生动形象质朴意兴盎然淳厚答案C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东拉西扯的呐喊和空洞生硬的辞藻拼凑是我读到的作品的特征B.我读到的作品中不乏东拉西扯的呐喊和空洞生硬的辞藻拼凑C.空洞的生硬呐喊和东拉西扯的辞藻拼凑是我读到的作品的特征D.我读到的作品中不乏空洞生硬的呐喊和东拉西扯的辞藻拼凑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
24、逻辑严密的句子。“东拉西扯”不能修饰“呐喊”,排除A、B两项;“空洞的生硬呐喊和东拉西扯的辞藻拼凑是我读到的作品的特征”的表述与下文“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美学发现,缺少深刻的生活感触和哲学思考”衔接不紧密,排除C项。8.老树的漫画意趣天成,于平实散淡之中显其人生况味。请以“待到春风吹起”开头,根据漫画进行合理想象,描绘画面,表达其中的意趣。要求语言形象生动,50字以内。(5分)“待到春风吹起,我扛花去看你。”(选自“老树画画”)答案示例待到春风吹起,平野泛绿,江水潺潺,山花烂漫,我要扛着花儿去看你,送你整个春天,细说满心欢喜,尽享人生乐事。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25、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5分)为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相关要求,上海市围绕校园食品“食安”“食欲”“食育”关键环节,强化建章立制、抓好推进落实,系统构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推进“放心学校食堂”建设。自2016年起,上海市开始具体实施学校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组织搭建、运行管理、提供监管服务的顶层设计。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注册运行学校4093所,学校食堂4101个,供应商5102家,团餐公司227家,已初步实现“工作过程可管理、隐患风险可预警、责任主体可追溯、影响范围可排查、信息数据可分享”的校园食源追溯全过程信息监管服务。参考答案关键信息:上海市系统构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推进“放心学校食堂”建设;2016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初步实现校园食源追溯全过程信息监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