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首21古诗三首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走近作者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做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写作背景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
2、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自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朗读视频我会读豪杰ji亦识字开花杰雄项自读诗句,体会诗句间的节奏和停顿。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3.是否能读好诗句的节奏、停顿、重音。生当作人杰整体感知夏日绝句中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的诗句是“,”。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人通过表达对生与死的态度,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的无耻
3、行径。死亦为鬼雄不思进取苟且偷生杰亦雄项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我会写u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左右结构项上下结构亦独体字结构雄杰学习夏日绝句,要先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创作的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理解诗句隐含的意思,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学法导读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齐读诗的前两句,在作者眼里活着的时候应该做怎样的人?死了以后又该做什么呢?论英雄生死坦荡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议论了人生哲理,从“生”“死”两方面探讨了
4、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生死都要坦坦荡荡、凛然于世的豪迈气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课后第2题哦!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人不论是生还是死,都应该具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齐读诗的后两句,思考:作者思念项羽的原因是什么?忆项羽败而不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项羽是谁呢?项羽不肯过江东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
5、,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忍辱偷生。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怀古讽今课文图示夏日绝句论人生赞英雄做人杰为鬼雄思项羽不肯过借古讽今壮怀激烈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主题感悟爱国 古往今来,战争给人们带来无数灾难和痛苦,我们渴望和平,渴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为了实现安邦定国的愿望,无数将士精忠报国,视死如归,这种爱国精神一代代传扬下来,也必将继续传扬下去。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独特感悟